蘇州昆山法院深入開展訴調對接工作
作者:嚴雪平 時恩霞 發布時間:2008-11-27 瀏覽次數:808
本網蘇州訊:近年來,昆山法院不斷加強訴調對接力度,整合全院審判資源,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注重長效機制建設,探索訴調對接新模式,構建大調解格局,減少糾紛成訴率、化解矛盾于萌芽,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實現案結事了,取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該院堅持司法為民根本宗旨,不斷探索便民審判方式,積極推進和不斷深化巡回審判。2006年以來,先后在周莊、巴城等非法庭所在地鄉鎮及較為偏遠的鄉鎮設立巡回審判點,開展現場法律咨詢、預約接待、遠程立案等工作,并深入社區和農村開展“百村百案”巡回審判,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當即立案調解,就地開庭、宣判,并邀請當事人所在鎮、村(社區)人民調解員協助調解,組織當地百姓旁聽庭審,方便百姓訴訟的同時取得了審理一案,宣傳一方,教育一片效果。同時積極參與鄉鎮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建立以鎮級人民調解組織和行業調解組織為單位的人民調解指導
員制度,定期召開人民調解法律咨詢例會,確定專門聯絡法官指導開展調解工作,暢通人民調解組織及其調解員與法院的聯系渠道,指導人民調解更加有效地開展。
該院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有力推進“訴調對接”深入開展。針對近年來交通事故不斷上升趨勢,在交警大隊設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方便當事人在交巡警部門做出責任認定后就近咨詢,并專門制作當事人送達地址確認書,統一由交警部門在處理事故時第一時間交由當事人填寫,大大減少了公告送達材料的情況,提高了審判效率,節約了訴訟成本,從源頭上解決了被告到庭率低、受損方權益得不到賠償等問題。不斷完善交通事故案件協調處理機制,與公安交通、物價、保險等部門進行有效溝通,邀請事故處理民警、保險理賠人員共同參與調解,有力提高調解成功率。同時選擇典型案例公開審理、宣判,運用生動鮮明的教育形式,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今年交通巡回法庭共審理300件,調解300件,占100%,共就地開庭審理30余件案件,旁聽群眾近千人,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該院堅持開展“訴調對接”與服務大局相結合,不斷探索訴調對接的新模式。今年4月份以來,該院找準切入點,與周市鎮政府開展和諧共建活動,雙方在共同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及穩控聯動機制、做好矯正與幫教工作、開展法制宣傳等六個方面相互協作,全面發揮預防、發現、控制、調處、穩控于一體的綜合功能,共同開創維護社會穩定、服務經濟發展的新局面。今年7月份,該鎮一家企業因為經營不善突然宣布停產,企業職工和債權人均擔心利益受損,情緒激動,揚言上訪,該鎮政府提前通報預警預報信息,法院及時介入,在了解公司財產狀況后,迅速實施訴前保全,為后續審判和執行工作奠定了基礎,依法及時保障了企業職工和債權人合法權益。共建以來,成功完成訴前調解280余起,對8家倒閉企業迅速實施了訴前保全,為轄區企業解決各類糾紛150起。
該院不斷探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積極構建訴訟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協調并進的大調解格局。今年9月份,該院聯合司法局、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在立案庭設立人民調解窗口,并相應設置人民調解工作室,由法院在立案時進行審查,對婚姻、撫養等適合人民調解的糾紛,經人民調解窗口合理引導,由人民調解室先行調解,并聘任公安交警、工會、勞動、婦聯、消協等部門人員為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發揮專業和行業的優勢,取得更好的調解效果。王某第三次到法院起訴要求與丈夫李某離婚,經過人民調解窗口的引導,兩人同意去人民調解室先行調解,一開始兩人矛盾很激烈,調解員先后四次組織進行調解,并邀請婦聯人員一同參與調解,耐心聽取雙方意見,經過了解,發現他們爭議的焦點是孩子的撫養費問題,李某沒有固定工作,沒有經濟能力按時支付撫養費,但李某有一套房產,調解員建議通過分割房產補貼王某的方式來支付撫養費,并從情、理、法三個方面進行勸導,最終雙方達成一致,選擇去民政局協議離婚。人民調解室9月份成立以來,已經受理57件,調解結案15件,共組織147人調解130次,有效減少了成訴,分流了法院部分工作量,節省了審判資源,同時為當事人避免了訴訟程序,節省了時間,減輕了當事人不必要的訴累,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效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