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徐州訊:1125,省高院副院長在市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后龍、副院長曹建平、辦公室主任岳彩領、民一庭庭長王濤、副庭長彭洪亮,銅山縣委政法委書記苗加清,我院黨組書記、院長蔡可勇的陪同下,到銅山法院茅村法庭考察調研法庭建設。

胡院長、李院長一行視察了茅村法庭的人民調解室、立案室、審判法庭,實地查看了干警宿舍、食堂,對茅村法庭的基礎建設、人民調解窗口、法庭文化建設等工作感到非常滿意,指出如果每個基層法庭都像茅村法庭這樣,徐州法庭的工作將大有希望,殷切希望徐州法院各基層法庭在中央的領導下,在地方的支持下加快發(fā)展,走在全省的前列,成為法庭建設的一面旗幟。胡院長還與特邀調解員親切交談,了解人民調解工作的開展情況,并關切的詢問待遇能否按規(guī)定到位,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難和不足。

隨后,胡院長、李院長與豐縣華山、邳州碾莊等六個基層法庭的庭長親切座談,聽取他們就法庭功能定位、人民調解窗口建設、法庭面臨機遇和困難等問題的看法、意見和建議。在聽到部分法庭庭長反映目前法庭仍然存在待遇低、職級不到位、案多人少等困難時,胡院長十分動情的自責在徐州中院工作期間對大家管理的嚴格,關心的不夠,要求基層法院的院長關心法庭的干部,關心法庭的干警,幫助解決法庭及干警在生活上、工作中的困難,防范審判、執(zhí)行中可能造成的風險,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藝術。

就進一步加強法庭工作,胡院長強調指出,法庭工作務必要做到四個必須:

一是必須積極應對社會轉型期糾紛多發(fā)、矛盾剛性大的形勢。今年以來,以致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法院受理的案件數(shù)量和處理難度有激增的趨勢,徐州各基層法院的案件數(shù)量增加了30%左右,基層法庭處在矛盾沖突的最前沿,直接面對貧富差距、宏觀經(jīng)濟變化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形形色色的矛盾沖突,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發(fā)揚不怕疲勞、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自覺做到工作不斷、力度不減、要求不松,妥善處置暴力抗法、群體性事件,避免矛盾激化升級。

二是必須高度重視民事案件的處理。民事案件決定著法院的形象,決定著法院的質效指標,決定著人民法院的地位、權威和公信力。普通民事案件占我們法院的比例比較高,面廣量大的民事案件,具有個體與個體之間,對立情緒大,矛盾尖銳復雜,處理難度大的特點,容易造成信訪、上訪。法庭首先要處理好鄰里糾紛,鄉(xiāng)鄰關系案件,堅持司法為民,禮民,尊重和重視當事人,真正為當事人排憂解難,樹立起民事審判的權威。

三是必須確保案件質量。質量和效率是法院的工作主題,而質量是審判案件的第一要務,要考慮道老百姓的感受,讓老百姓認同。要確立案件質量第一的觀念,加強對法官隊伍的監(jiān)督和管理,抵制住各種外來因素的影響,公正辦案,獨立辦案,從源頭上減少冤假錯案的發(fā)生,提高法院裁判的公信力。近期,徐州兩級法院開展了法官進城入鄉(xiāng)了解社情民意活動,很有意義,特別是對于新近法庭的年輕法官,從學校進入法院以后,審理案件時脫離了老百姓,思維固定在書本和法規(guī)上,僅考慮案件性質,證據(jù)類型,判決了但問題沒有真正解決。通過司法調研和法制宣傳進農村活動,讓法官跟老百姓打成一片,設身處地的理解身邊的老百姓,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才能把案件處理公平。讓法官在感情上跟我們老百姓更加接近,更加融合在一起。

四是必須不斷加強法庭隊伍建設。法庭要著力提升干警的司法能力。一方面加強對干警的培訓。建立定期培訓、輪訓的機制,每年集中培訓一段時間,可以組織中院業(yè)務骨干、邀請法學專家和部門法庭的庭長、法官為講課,提高基層法庭法官認識和把握大局的能力、認識和把握社會矛盾的能力、認識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認識和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全面提升法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狠抓廉潔法庭建設,保證隊伍不出問題。不斷豐富廉政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教育干警調整好心態(tài),樹立職業(yè)的榮譽感,克服暫時待遇低,工作壓力大等困難,珍惜事業(yè),珍惜法官的尊嚴,一定要從前段時間徐州個別基層法院的個別干警因不廉潔被判刑中吸取教訓。同時,注重探索新形勢下,法庭的管理模式和功能定位,法庭管理的規(guī)范化、規(guī)模化是發(fā)展方向,在工作需要和條件允許的基層法庭可以增加人員,審判案件的同時,在審執(zhí)分離的原則下辦理執(zhí)行案件,參與綜合治理和平安創(chuàng)建。法庭的審判權要向庭長和優(yōu)秀法官集中,配備法官助理、助手,以便利管理,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

胡院長還十分重視基層法庭人民調解窗口建設,強調指出,人民調解工作對于化解糾紛,實現(xiàn)案結事了意義重大,解決了大量疑難、棘手的矛盾,要力推在法庭內建設人民調解工作室,并加強法院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