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金閶法院共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和校園” 共建的4社區、8學校三年來無一未成年人犯罪
作者:蘇州市金閶區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08-11-18 瀏覽次數:618
本網蘇州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遵紀守法,誠實做人,報答法官叔叔阿姨對我的期望”。今天,家住蘇州市金閶區彩香社區的小劉,面對法官們的諄諄教誨,吐露了這番肺腑之言。兩天前,金閶區法官得知小劉為同學打抱不平險些和別人打斗,即按照該院共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和校園”的要求,利用今天的休假日對小劉進行幫教。
近年來,蘇州金閶區法院高度重視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積極與當地共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和校園”。
該院參與共建青少年“零犯罪”的4個社區和8所學校,無一人犯罪,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該院先后榮獲省、市兩級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的稱號,被命名為金閶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前不久,區政法委在該院召開了創建“零犯罪社區和校園”經驗交流現場會。
金閶區法院向轄區中小學校派出了8名具有豐富審判經驗并善于搞法制宣傳的法官擔任法制副校長,其中有4名被當地政府評為優秀法制副校長。他們建立了學生課外“學法”興趣小組,在學校和社區的黑板報、宣傳櫥窗等處開辟“學法”陣地,利用法院審理的一些典型案例,編制成青少年法制教育宣傳圖板,到各社區和學校巡回展出。通過“模擬法庭”,讓同學們在身臨其境中增強遵紀守法的感性認識。三年來,金閶區法院共為轄區青少年講授法制宣傳課30多場,聽課的青少年學生上萬人次。
金閶區法院還與婦聯等部門創辦了“婚姻家庭學?!?,通過法律咨詢和講授法制課程,教育離婚案件當事人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有一時期,社區干部反映,一些單親家庭中的青少年學生存在較多的心理及法律問題,法官們在社區和學校舉辦了多場專題法律咨詢會,指導他們正確對待青春期遇到的各種問題。有的青少年學生不太愿意在他人面前講述自己心中的疑惑,法官們就開通“青少年熱線”和他們講“悄悄話”,并在法院門口掛上“陽光信箱”,為他們傾訴心事提供渠道。金閶區法院每次活動都給所在學校和社區帶來一股“學法熱”,從而使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在這“高危時期”得到有效遏制。
法官在辦案中發現,一些未成年人進入電子游戲廳、網吧、歌舞廳等不應進入的場所,先后發出司法建議,要求職能部門對有關場所加強管理。前不久,社區一名青少年學生因長期迷戀網吧,成績直線下降。對此,金閶區法院對社區青少年上網情況作了調查,在法院所在社區舉辦了“青少年與網吧”討論會,參加討論的有中小學生、學生家長、網吧業主及工商行政管理人員。金閶區法院還會同轄區公安、工商、城管、衛生等部門,聯手制定了整治學校周邊環境的措施,保障學校周邊道路通暢和食品衛生。蘇州一所中專學校一度出現社會閑散人員對校內學生敲詐勒索的犯罪行為。金閶法院受理此案后,快審快結對被告人依法嚴懲。為擴大審判效果,承辦法官及時到該校以案說法進行法制宣傳,并及時為被害學生發放了被敲詐錢物。
金閶法院為轄區每一位未成年幫教對象建立了幫教檔案,做到“一人一檔”。蘇州市某技校學生黃某因參與斗毆受到到學校處分,一些同學對他冷眼相看,他時而流露出自卑感覺和不想讀書的想法。法官發現這一苗頭后,連著約他三次到法院談話,與所在學校共同做好幫教工作。據老師反映,黃同學經法官談話后,思想穩定多了,學習成績也有提高。今年,金閶法院邀請一些高校心理學和教育學專家到江蘇省少管所,對該院判處的6名蘇州籍未成年服刑犯進行心理感化和心理矯正,專家們仔細分析了少年犯在刑罰執行中的思想波動,針對各自心理特點分別進行心理疏導,鼓勵他們增強社會責任感,幫助他們冷靜思考自己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個性缺陷,充分體現出對未成年罪犯幫教工作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