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鹽城訊:新時期如何應對案多人少矛盾,有效化解“法官斷層”難題,如何大力發現、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干警,為法院自身科學發展奠定扎實的人才基礎,是人民法院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江蘇東臺法院積極實施“引航工程”,積極破解這一難題。

東臺法院2002年以來招錄年輕人才34名,他們的審判業務水平、調解能力、群眾能力和化解重大矛盾糾紛能力還不能適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需求。而2002年以來退休的資深法官已達32名。法官斷層、優秀人才青黃不接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案件每年增加40%以上。法院的壓力空前加大。

東臺法院“引航工程”注重充分發揮資深法官傳、幫、帶示范作用,引導年輕干警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創新創優意識,提升人文素養和司法能力。 培養模式采取一名資深法官結對一名或兩名青年人才的培養模式。資深法官是指審判經驗豐富、職業操守良好、工作作風踏實、司法公信力高的法官。青年人才指35歲以下的助理審判員、書記員。青年人才按本人申報、組織考察、“引航工程”領導小組決定的程序產生。

資深法官做到“三傳”:傳職業道德??引導青年人才勤勉敬業、清正廉潔;傳法律精神??教育青年人才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傳司法技能??傳授青年人才審執經驗、民俗習慣。青年人才做到“三勤”:勤學習、勤思考、勤實踐。東臺法院通過舉辦法官沙龍、觀摩開庭、參與調解、法律文書比賽、舉行專題研討等特點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互動活動,資深法官手把手教、面對面幫,口傳心授,年輕干警虛心請教、認真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東臺法院“引航工程”實施以來,極大的調動了資深法官的積極性,青年人才實現了法學理論應用能力,庭審駕馭能力,調解技能、執行藝術,法律文書制作能力,化解重大矛盾和紛爭能力,調研、信息、宣傳文稿的寫作能力,服務大局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法律道德、司法禮儀等10項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達到了“雙贏”。一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先后有3名同志走上中層正職崗位,8名同志成為部門業務骨干。汪振鵬招錄到法院以后,勤勉敬業,業績突出,31歲即被任命為法庭庭長;女審判員崔愛華克服困難,扎根法庭,今年已結案202件,位居全院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