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鎮江訊:近日,鎮江經濟開發區法院認真組織學習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并將貫徹會議精神與深入開展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加強司法保障力度, 立足服務,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司法政策向涉農案件傾斜。立足法院的審判職能定位,加強涉農案件的司法保障力量,人力、物力適當向農村地區傾斜;對涉農案件,特別是涉及農民工工資、農民工勞動、農村土地等糾紛案件,堅持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的“三優”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對確有困難的農村群眾,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及時給予實施司法救助,依法緩、減、免交訴訟費用。

二、便捷司法減輕農民訴累。采取各種措施方便農村群眾訴訟,及時解決矛盾糾紛。進一步完善遠程立案、巡回審判、假日法庭等各種方便農村訴訟的措施,大力開展訴前調解機制,立案階段推行速裁機制,實現案件隨到隨立,隨到隨調,隨辦隨結,進一步推行案件繁簡分流,普通程序簡化審,簡易案件即收即審即結,減輕了當事人訟累。

三、強化調解妥善處理涉農糾紛。充分發揮審判機關的司法職能作用,進一步緊密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的銜接,強化涉農案件調解力度,切實化解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矛盾糾紛。協調大調解組織,對訴前糾紛、訴訟矛盾、執行問題做好疏導、說服工作,并與當事人所在地政府、村委會、居委會協調配合,迅速化解涉農糾紛,促進農村的和諧穩定。同時建立糾紛預防聯動機制,防患于未然,努力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四、加強土地使用權糾紛調研。針對農村土地糾紛,特別是土地承包糾紛急劇上升的問題,組織力量進一步就土地發包、承包不規范,征地補償款分配不規范,農村土地二次征地補償款糾紛矛盾等問題認真調研,對照法律政策規定,搞好糾紛預測,積極開展糾紛預防工作,并向地方政府、基層群眾組織提出司法建議,努力減少和避免農村土地糾紛的產生,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改革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五是加強對農村法律教育工作。針對農村群眾了解法律知識較少,利用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意識較薄弱的現狀,充分發揮固定巡回審判點貼近農民、貼近農村的便利條件,開展多種為民服務活動。積極依托法官與鎮、街道結對制度,開展“進村訪戶”、“法進村居”活動。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群眾的所需所想及基層穩定情況,及時提供法律服務,并建立常態化的聯系指導,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