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鹽城訊:東臺法院時堰人民法庭在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中,把“人民利益至上”宗旨貫穿于辦案的始終,不僅做到案結事了,而且著力追求案件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在處理“三農”糾紛案件過程中,該庭努力為群眾分憂,讓當事人滿意,受到轄區干群的一致好評。在日前東臺市人大組織的人大代表評議部門工作活動中,時堰法庭獲得優勝獎。

和諧司法  和睦家庭

張某、韓某是東臺市后港鎮的一對農民夫婦,生有兩子。兩個兒子均已組成家庭并與老人分開生活。近年來,二老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分別患上腎炎和胃癌,生活陷入困境,但兄弟二人均常年在外打工,都不愿承擔贍養、料理父母的義務。今年414日,二老起訴要求兩個兒子贍養。臨近退休的老審判員丁廣明多次到所在村及當事人的親朋好友處打聽被告的下落及電話號碼,通過2次通知開庭,10多次電話調解,最終用傳真的方式調解結案。兩位老人各隨一個兒子生活,一個到天津,一個到沈陽,已經發生的醫療費由兩個兒子各半負擔。臨行前,一家9人給法庭送來了旌旗“和諧司法和睦家庭”。

一邊講法  一邊講理

姜某與凡某同是東臺市溱東鎮某村的村民。今年收麥季節,雙方因為位于該村“八十六東”地段的1.47畝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爭打,計花醫療費200多元。原因是一輪承包時土地承包經營權歸凡某,但二輪承包時,村里又與姜某簽訂了土地承包協議,理由是凡某長期摞荒棄種。村委會多次協調無果,便找到法庭。夏種在即,農時不能耽誤,但按規定此類案件法院不能直接受理。法庭沒有就事論事一推了之,而是主動派員商請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當天安排現場調解。經過一整夜的協調,雙方終于達成協議。結果是,土地由姜某種植,姜某一次性貼補凡某大米300斤;各人因傷花去的醫療費自理。第二天一早,當插秧機在爭議田塊上唰唰栽插時,村委會黃主任感慨地說:“法庭工作忙忙的,不讓不推,不誤農時,一邊講法,一邊講理,幫了我們的大忙啦!”

依法辦事  一碗水端平

陳某原是東臺市溱東鎮的一位出了名的個體工商戶,近年來,因多方面的原因虧損嚴重,欠下大筆債務,且債權人大部分是附近村民。債權人江某最先于200779起訴要求陳某歸還欠款74多萬元。雙方經法庭調解達成還款協議,后陳某未按期還款,江某申請強制執行。就在法庭對陳某的房產進行查封時,聞訊的其他13位債權人及其親屬紛紛趕來阻撓。承辦該案的副庭長黃穎穩定債權人的情緒:“大家不要急,只要是合法權益,法院肯定一碗水端平。大家先起訴,我們盡力快審理,快執行。”在后面的評估、拍賣、組織參與分配過程中,法庭多次在所在村召開債權人會議,最終圓滿分配了房產的變賣價款。考慮到陳某的實際困難,大家還集資為陳某租了一處比較舒適的房屋由其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