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維揚創新模式提高社區矯正質量
作者:楊山明 李之良 發布時間:2008-11-04 瀏覽次數:873
本網揚州訊:今年以來,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區法院堅持“矯正為本”的原則,積極探索社區矯正工作管理新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轄區內的社區矯正質量。
一是探索分類矯正管理的新模式。該院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犯罪類型、人身危險性、再犯罪可能性等多方面因素,把社區矯正對象分為寬松管理、普通管理和嚴格管理三個等級,采取不同的幫教、矯正措施,以充分體現刑罰個別化的要求。并按照矯正對象實際表現情況,分基本考核、加分、減分三大類進行打分,對矯正對象接受管理、參與矯正活動、違規違紀等情況進行記錄,以此作為對矯正對象分類管理的依據。
二是創建社區矯正志愿者組織。該院從全區的離退休干部、高校教師、律師、在校大學生、村(居)委會干部、心理醫生及企事業單位領導中選聘了30余名專業人員組成專門從事社區矯正工作的志愿者隊伍,并請來有關社區矯正的專家為其舉行相關的講座。針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心理活動及將要出現的不良心理行為,分別給以相關的法律法規教育,并利用其家庭、社會、單位有利條件,有的放矢進行對癥下藥,針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個性類型,切實掌握其性格特征和心理動態,有針對性地做好幫教工作。
三是加強法制教育培訓力度。該院通過舉辦法制講座和觀摩庭審等活動,引導矯正對象熟悉法律法規、掌握政策形勢、知曉道德規范、掌握行為準則,使其在思想上真誠反思悔過,行動上自覺接受改造。并及時組織矯正對象到監獄接受集中教育,實地了解獄內服刑人員的改造生活及監獄管理制度,傾聽獄內服刑人員的改造心聲,體驗監獄的勞動、學習和生活情況,凈化其心靈。
四是積極開展社會公益勞動。該院選擇區經濟開發區、敬老院、公園等地建立社區矯正對象公益勞動基地,采取不同的方法,組織有勞動能力的矯正對象定期參加社區打掃公共衛生、植樹造林、保潔綠化、敬老助殘等公益勞動。4月中旬,該院組織12名緩刑人員前往西湖敬老院,勉勵他們通過為孤寡老人服務來督促他們用汗水洗刷心靈、用愛心回報社會,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