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院駛入改革快車道,十多項工作獲市“政法工作創新獎”提名
作者:顧建兵 發布時間:2008-10-23 瀏覽次數:881
本網南通訊:日前,從南通市委政法委召開的“政法工作創新獎”評比會上獲悉,南通中院申報的10多項工作初步入圍“政法工作創新獎”候選名單,提名總數位居全市政法部門前列。近幾年來,南通中院黨組不斷探索審判方式改革的新方法、新途徑,許多改革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國法院前列。
一是緊緊圍繞當地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結合當地黨委、政府實施的沿江沿海大開發戰略,把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大局的切入點,出臺了《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我市實現經濟騰飛和全面小康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二十條實施意見》;針對南通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出臺了《為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司法服務十二條保障意見》;針對南通企業改制和農民聯保貸款、行政機關在城市房屋行政拆遷中存在的問題及部分企業主攜款外逃引發的群體性糾紛,及時市委向市委、市政府遞交司法建議。市委羅一民書記、市政府丁大衛市長及其他市領導多次批示肯定南通中院服務大局的做法。
二是在全省法院首創競爭上崗,用好的機制選人,用好制度管人。在中層干部和審判長中全面實行競爭上崗,總結出競爭上崗“十步法”在全省法院推廣。這十步法是:宣傳發動、公開報名、資格審查、綜合考試、競崗演講、民主測評、組織考察、廉政座談、任前公示、決定任命。2006年該院進行新一輪審判長選任,有37名法官被選拔擔任審判長。2007年中院從全市各基層人民法院遴選審判人員和綜合調研人員4名。去年以來,有9名中層干部通過競爭上崗,群眾普遍反映較好,有力地激發了干警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
三是在全國首創立案新模式,徹底解決當事人告狀難的問題。建立柜臺式服務、流水式作業的立案方式,實現了統一立案、統一排期、統一送達,做到當事人走進一個廳,立案手續全辦清;在立案大廳采取上墻公布、放置電子顯示屏、立案時送達訴訟風險提示告知書等多種方法落實訴訟風險提示告知制度。最高法院對該院立案方式改革給予了充分肯定,全國有近300家法院前來參觀取經。2007年,該院立案庭被省高院榮記集體一等功。
三是在全省首創干警家屬管理委員會,管好干警生活圈、娛樂圈、社交圈。規定干部家屬管理委員會的六項工作職能,黨組和家屬管理委員會一起定期召開干部家屬會議。通過家屬管理委員會教育家屬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家的門,共筑反腐倡廉的堡壘。通過家屬常繃廉政弦,常吹公正風,有效減少了違法違紀問題的發生,解決了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管理難題。
四是著眼化解社會矛盾,在全國率先探索訴訟調解與社會大調解的有效對接。制定《訴調對接工作考核辦法》,從20個方面強化考核;聘請南通市總工會、市婦聯等22個單位和104名個人為中院“特邀調解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實現了司法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有機整合;創設“訴調對接工作站”、建立人民調解窗口、速裁調停中心,為進入訴訟程序的人民調解案件開辟綠色通道。2005年以來,全市法院民事案件調解撤訴率都保持在70%以上,位居全省法院前列。今年4月份,最高法院蘇澤林副院長來通視察指導工作時,盛贊南通訴調對接工作為“南通模式”。
五是在全省率先實行陽光聽證,確保案件審理公正。開通了“陽光審判直通車”,將兩級法院在審判工作中依法可以公開的事項全部公開。主要內容有:“陽光收費用直通車”,在收費前主動告知當事人收費標準,如違反規定亂收費,一經舉報查實,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按違紀查處。“陽光審限直通車”,當事人的案件一經法院立案,根據案件的不同性質和審限要求,讓當事人知道該案在何時審理。“陽光執行直通車”,如發現久立不執或久執不結的案件,將有關人員調離執行崗位,造成嚴重后果的,對有關領導和責任人依法追究相應責任。“陽光聽證直通車”,凡對審判不服,經再審后仍上訴和上訪的,由院領導和庭長組成合議庭,邀請人大、紀委、政法委等單位領導和相關專業人士旁聽,并發表聽證意見,合議庭在聽證后再作出判決,促使當事人息訴服判。
六是率先在全省法院實行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審判“三審合一”試點,在全國法院建立首家知識產權巡回法庭。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嚴厲制裁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將知識產權的司法維權細化到家用紡織品花型設計保護這一領域,有力促進了南通家紡等特色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推動了南通家用紡織品產業的迅猛發展,使之成為全國最大,世界第三的國際家用紡織品中心。法院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知識產權被譽為“南通經驗”。今年5月,該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王平被最高法院評為知識產權審判先進個人。
七是在全省首創“執行110”制度,進一步解決“執行難”。從2005年開始,兩級法院執行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執行申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舉報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就立即出動。對一些長期下落不明后突然出現、被執行主體轉移隱匿資產等抗拒執行情形,一經權利人向“執行110”請求法律保護,兩級法院都做到全天候出擊現場,使權利人的權利得到有效保護。今年1-9月份,全市法院執結率86.3%,執行標的額到位率84.71%,執結率、執行標的額到位率呈連年上升趨勢。
八是在全國率先將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納入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考核范疇,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率逾九成。該院與市政府法制辦聯合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落實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的通知》,將行政訴訟案件審理結果和行政首長出庭應訴情況作為各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并納入創建“法治江蘇合格縣(市、區)”、“法治南通合格鄉鎮”、“規范執法合格(示范)單位”考核范疇,增加其在年終考核中的權重。2005年以來,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0%以上。2006年,該院被最高法院評為“行政審判先進單位”。《人民日報》、《法制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新聞媒體分別作了專題報道,其亮點和特色被譽為獨特的“南通現象”。
九是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引進測謊儀,將心理測試技術納入服務民商事審判工作范疇。為解決民事案件審理中經常出現無證據或證據不充分的難題,該院在全國法院率先購置了PGA型多道心理測試儀,建立了專門的心理測試室,測試內容涉及人生損害賠償、借貸、買賣、承攬等民事審判的各個領域。2005年以來,南通中院已在省內多個地區測試各類案件256件531人次,法官采信率達90%以上,有效避免了惡意訴訟,取得了良好的審判效果和社會效果。
十是以人才強院為理念,通過抓好法官學歷教育和在崗培訓,建設一支具有現代法治理念、深厚法律功底、嫻熟審判技巧、良好職業操守的職業法官隊伍。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舍得對教育的投入,在制度和政策上適當傾斜,對法官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培訓。2005年底,該院實現了45歲以下干警全部達到本科學歷,45歲以上干警基本達到本科學歷的規劃目標。目前中院現有碩士研究生93名,占干警總數的42.08%。2005年以來,該院舉辦各類培訓班48期,還選調365名干警參加由國家法官學院、省法官培訓學院舉辦的各類培訓班47期,組織本院24位處級干部參加市委組織部組織的“百千萬”黨政領導干部培訓,176名科級以下干部參加市人事局組織的“5+X”培訓。2005年該院被最高法院評為教育培訓工作先進集體,2006年被南通市委評選為大規模培訓干部創新成果獎。
十一是以社區為服務基地,成立了區、鎮(街道)、村(居)矯正三級網絡,在全省法院率先開展社區矯正對接試點。為發揮法院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作用,2007年3月,該院以新城橋司法所為社區服務基地,在全省法院率先開展社區矯正對接試點。建立了“公開聽證”、“矯正幫教”、“法制輔導”、“定期回訪”等制度,指導社區提高社區矯正工作的透明度,嚴格緩刑減刑案件的標準,既使社區矯正人員通過減刑受到教育,又激勵其他社區矯正人員努力改造,爭取好的表現,以求減刑,防止社區矯正人員再犯新罪,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十二是建立執行救助專項基金,及時幫助刑事案件受害人擺脫生活困境。2006年,該院建立了執行救助專項基金,制定了《關于刑事案件受害人救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對刑事案件受害人、救助條件、救助資金審批使用等工作流程進行明文規定和界定。兩年來,該院共救助涉案困難群眾20多人,發放執行救助資金15萬余元,有效維護了南通的社會穩定和司法的權威,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