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寧法院積極探索涉農案件審判途徑
作者:黃玉寶 發布時間:2008-10-20 瀏覽次數:765
本網徐州訊:睢寧法院一直注重對涉農案件的審理,特別是今年該縣縣委提出“突破睢寧”的戰略,實行“軟環境硬治理”以來,為進一步強化工作作風的轉變,更加體現“司法為民”的宗旨,該院積極探索與農民實際生活水準和文化水平相適用的審判新途徑,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工作務實。該院在立案、審判、執行等各個環節,都能耐心地使用方言、土語將枯燥難懂的法律條文和程序轉向老百姓解釋說明便于其理解。立案方面,設立涉農糾紛立案的綠色通道,指派專人向農民朋友講解立案相關知識,指導書寫訴狀,同時對于自書訴狀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口頭立案。在訴訟階段,深入群眾、深入農村,強化巡回審判,推行庭前答疑與判后答疑相結合的方式,主動指導農民進行訴訟,幫助其了解訴訟程序和證據規則,避免因程序失誤而承擔不利后果。在執行方面,較多考慮農村的客觀實際狀況,靈活采取執行手段,盡可能避免直接采取強制措施。
二是高效快捷。該院針對部分農村交通不便、農時緊張、農民矛盾易于激化等情況, “快”字入手,提高辦案效率,盡可能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最大限度地減少當事人的損失。對涉農案件凡是符合上門立案、預約立案條件的,采取無條件的上門服務,同時把握上門立案的有利時機,現場送達訴訟文書,并及時了解矛盾根源,提前進行調解工作,盡量緩和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對庭前調解不成的案件及時安排開庭時間,進入訴訟程序。對有可能影響農業生產的執行案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確保農民權益不受損失。
三是案結事了。該院根據和諧司法的要求,強調對涉農糾紛案件盡可能地多做調解工作,根據不同時機、不同場合,盡可能地吸收邀請人民調解員、當事人親朋好友、基層組織的干部參與調解,充分發揮他們熟悉鄉規民俗、親族關系、歷史背景、矛盾根源等優勢,從法律、習俗、情感等多個角度入手,力求徹底解決糾紛,實現案結事了。
四是普法宣傳。該院針對很多農民法律知識欠缺的情況,自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加強便民、利民措施,實施開展零距離服務、零距離開庭、零距離調解、零距離溝通、零距離跟蹤等“五個零距離”活動,最大限度地接觸群眾,不失時機地抓好法律知識宣傳,促進老百姓法律知識不斷提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以期減少和鈍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