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徐州訊:“問題奶粉”事件發生以來,設在蘇州工業園區的患兒篩查治療定點醫院為2200多名嬰幼兒進行篩查,檢測出“問題奶粉”相關陽性患兒36例,有22例住院治療。隨著事件處理的不斷深入,園區法院接到的相關法律咨詢不斷增多,由“問題奶粉”事件引發訴訟的可能性不斷增大。為此園區法院對外方面盡量做好解釋、安撫工作,對內方面積極應對,及時制定工作預案,防患未然。

一是加強排查,積極應對,及時掌握案件動態。園區法院積極主動配合黨工委、管委會及相關職能部門做好“問題奶粉”事件的處理,從司法審判和法律程序的角度,提出司法建議和訴訟指導。加強對“問題奶粉”事件的信息收集和掌握,保持與醫療、衛生、工商、質檢等部門信息通暢,分析案件訴訟可能引發的社會效應,制定應急預案。由于“問題奶粉”事件的特殊性,在處理該事件引發的訴訟糾紛時,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統一,防止在轄區產生群體性事件和不良影響。

二是研究案情,吃透規定,確保程序合法實體無誤。在起訴階段,加強立案指導,引導當事人和消費者從訴訟成本、訴訟便利性、賠償能力等實際情況來選擇訴訟對象,同時主動告知當事人訴訟風險。嚴格執行省高院《關于民事案件管轄權轉移問題的若干規定》,結合“問題奶粉”事件可能涉及的《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進行案情模擬,制定立案、審理、執行方案,確保涉及該事件的各類訴訟程序合法、實體無誤,最大限度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三是主動分析,深入調查,詳細了解引發訴訟的主要原因。在依法審理“問題奶粉”引發的訴訟的同時,認真分析案情,主動了解當事人是否存在訴訟困難,嚴格執行司法救助措施。如當事人因患兒醫療費、住院費、生活費等原因引發的訴訟,在做好當事人安撫和訴訟引導工作的同時,將主動向園區黨工委、管委會、政法委及相關部門匯報情況,爭取衛生、醫療、社會勞動保障等部門的配合,確保病患兒童正常治療和保障司法訴訟維權兩不誤。

四是加大宣傳,合理引導,避免出現誤解和矛盾激化。由于“問題奶粉”事件影響廣、社會關注度高,法院在處理涉及“問題奶粉”的訴訟時,要堅持耐心說法、細心普法、熱心釋法。如因管轄權問題或其他程序規定不受理當事人或消費者訴訟的,應及時做好當事人的法律釋明工作,引導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獲取訴訟權益,避免因當事人由于法律程序不熟悉而對法院工作產生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