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常州訊:案多人少矛盾,是當前全國基層法院,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基層法院普遍面臨的司法難題。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法院為努力化解這一突出矛盾,始終堅持深入挖潛,不斷探索和完善解決矛盾的各項機制和舉措,為進一步推動審判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樹立一個意識。即樹立以執法審判工作為第一要務的思想意識。

2.狠抓兩大重點。即狠抓審判和執行兩大重點工作。始終堅持把審判執行作為法院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實現在審判執行中體現服務大局、司法為民、法治建設等職能作用。在審判工作中,以民事和商事審判工作為主抓重點,努力緩解案多人少矛盾。

3.倡導三種精神。即積極倡導奉獻、吃苦和科學辦案三種精神。全院干警尤其是民商事、執行部門干警從年初開始就主動加班加點,堅持白天開庭、晚上送達,利用下班或周末休息時間寫文書材料,盡最大可能擠出點滴時間搶抓辦案進度,確保結收案比的良性循環。同時,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始終堅持科學辦案,依法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進一步規范獨任審判的辦案程序,切實把好獨任審判的裁判文書關;大力推行普通程序簡化審,在合法和保證案件質量的前提下,積極簡化訴訟環節,不斷完善和充分運用速裁機制,進一步提高各類案件尤其是小額訴訟、法律關系相對簡單案件的訴訟效率。

4.完善六項機制。(1)人員合理配置機制。立足內部挖潛,盡量將各類資源向審判一線傾斜。目前,經過資源整合,該院65名具有審判職務的人員中,除院長、副院長、督導7人、綜合部門7人外,其他均在業務部門。(2)院庭長辦案考核機制。積極推行院庭長辦案考核機制,將院庭長辦案的數量和質量一并納入年初制定的目標管理考核辦法,要求院庭長必須帶頭辦理疑難、復雜、新類型案件及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并明確了院庭長全年參加合議庭的辦案指標數和主審案件指標數。今年1-9月,院庭長共辦結案件1478 件,占全院結案數的34.6%。(3)綜合部門具有審判職稱人員掛庭辦案機制。按照個人自報、組織審定的原則,積極推行綜合部門有審判職稱人員掛庭辦案機制,進一步強化審判執行力量。截止今年9月,共辦結案件 28件。(4)人員分類管理機制。從職務級別、崗位性質、年齡結構等不同層面對法院干警實施分類管理,建立人才庫,定期開展崗位交流和談心活動,努力提高人才管理的科學性和法院干警的凝聚力。(5)考核激勵機制。在人事政策上,一方面選派年輕優秀人才充實一線審判力量,努力形成從一線艱苦部門選拔人才的工作導向;另一方面,在民商事審判庭試行人員配備激勵機制,即根據法官年度結案數,確定人員配置的若干等級,如為辦案數量居前者獨立配備1名法官助理、1名書記員,以此作為調動法官工作積極性的激勵措施。在經濟獎懲上,積極倡導多勞多得的價值取向,打破吃大鍋飯的局面,建立健全二級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先由院部考核到部門,再由部門考核到各人,進一步擴大部門主要負責人根據個人業績實施獎懲的自由裁量權;同時,努力化解陽光工資后法院的考核難題,通過依法服務大局,做到變法院獎為黨委政府獎、固定獎為臨時獎、綜合獎為單項獎、政策獎為政策與經費同時獎、我要獎與要我獎。(6)訴前調解機制。繼在6個街道分別設立了訴調對接工作站,在區婦聯和交巡警大隊設立了巡回審理點后,又在法院內部掛牌成立了涉訴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室人民調解工作室,由區司法局聘請3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到人民調解工作室負責訴前調解工作,從民一庭專門選派2名調解能力強的資深法官和1名書記員到涉訴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室,負責對人民調解室的工作指導和業務支持,全面推進訴前調解工作。同時,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建立一體、兩翼、三級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依托天寧區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中心、道賠案件巡回審理點、法院訴調對接工作室以及社區、村委、企業、街道的矛盾調處機構,建立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切實緩解大量糾紛涌入法院的現狀,做到從根本上化解案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