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淮安訊:日前,盱眙法院審結一起企業經濟糾紛案,為原告寶隆紡織制衣有限公司追回被告浙江省嵊州市某服飾有限公司所欠的近30萬元的銷售款。這是盱眙法院今年以來受理的該公司第五件銷售合同糾紛案件,5件案件總標的近200萬元,為該公司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證。

寶隆紡織制衣有限公司,是由浙江客商張三寶先生投資2800多萬元,于2002年年底建成投入生產的。幾年來,公司先后獲得“2006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財富企業、全國市場誠信聯盟企業、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等榮譽稱號,說起這些年公司所取得的成就,公司董事長張三寶深有感觸地說:多虧法院依法為我們保駕護航。寶隆紡織制衣有限公司生產初期,員工有1000多人,由于是私營企業,在經營理念與管理方法,管理人員法制意識不強,銷售口頭約定憑義氣交付貨款,但因沒有依法訂立銷售合同,個別經營伙伴拖欠貨款較多,影響了企業發展;管理員工也缺乏人性化,員工去留全憑少數人說了算,20034月初,鍋爐工劉某某因與管理人員發生口角,公司一名副職聽說后納令劉某某到財務室結帳卷鋪蓋走人,劉某某雖覺委屈,但因進公司時未簽定勞動合同,也只好離開;操作女工徐某某因懷有身孕,不能正常上班,車間管理人員沒有經過任何合法手續,就讓她結帳回家。這種事在企業初創期時有發生,為此還被告上法庭。

2005年初,公司領導層認識到,現代企業發展離不開法律,不依法經營就很難在市場上立足。在法院開展為企業服務活動中,公司主要領導主動提出,請法官到企業為管理人員和員工上法律課,講授法律知識并為公司經營銷售把好法律關。法院便選派院中層干部輪流定期到該公司上法律課,講授《合同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知識。今年初,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企業生產銷售定單相對減少,為渡過難關企業準備裁減部分員工,公司管理層經研究,拿出裁減計劃,并請法官參與其中,協助做好裁減人員的思想說服工作,依法維護企業和員工的合法權益,被辭退的員工拿到應得的補償費愉快地離開,取得了雙贏的效果;公司在銷售時,也完全按照市場運行規律,依法簽訂銷售合同,明確產銷雙方法律責任?,F在雖然全國紡織制衣生產加工企業發展遇到困難,但今年1??8月份,寶隆紡織制衣有限公司生產銷售額近7000萬元,利潤300多萬元,企業發展步入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