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遠離性侵成為一項常識
作者:韋瑋 發布時間:2017-06-02 瀏覽次數:959
保守估計,中國9.5%的女童和8%的男童曾遭遇到不同方式的性侵害,總數高達2500萬人。家長的漠視以及性教育的缺失,讓壞人屢屢得逞。在司法更完善、信息更充足、父母監管更到位、民眾法律意識與保護體系更強的今天,孩子們為何沒有逃過的魔爪。兒童性侵,鮮血淋漓。而你所見,僅為冰山一角。
困局怎么破?
拒絕一切陌生人嗎?沒用。多數未成年性侵案中惡魔都是熟人。
遠離一切親戚、老師和鄰居嗎?不現實。總不能讓孩子成為籠中鳥,瓶中花。
訴諸法律?當然!但關鍵中的關鍵,在于全安意識的強化和性教育的完善。
正值六一兒童節的到來,為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園區法院以2007年-2017年件未成年人的性侵害案件為藍本,深入剖析未成年性侵害的成因,并對不同類型的性侵案件提出提醒和建議。
一、不懷好意的熟悉面孔
案例一:50多歲的被告人金某在2個月的時間內對小區附近的一個小女孩3次實施了性侵害行為。2014年10月中旬金某在小區菜場看見小女孩獨自一個人騎小自行車,便用奶片和雪糕引誘小女孩隨其去附近的小公園,后對小女孩進行猥褻時,因被路人發現而案發。到案后,據小女孩陳述,該男子與其同一個小區,是其同學的爺爺,在9月和10月間還曾先后兩次在不同地點對其性侵。令人憤怒的是,金某甚至在性侵害小女孩時用手機拍了錄像。被告人金某后因犯強奸罪、猥褻兒童罪判被園區法院處有期徒刑八年六個月。
案例二:被告人朱某系某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被害人為在該機構托管的五歲女童,朱某在其機構內曾多次對女童實施猥褻行為,女童也曾回去跟家長反映朱爺爺親我的臉,當時家人認為親臉而已也沒當回事,之后孩子回來說這個爺爺不止一次的摸她屁股,親吻她,還脫掉她的褲子不讓告訴家里人,家人這才警覺起來,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后報警案發。朱某后因猥褻兒童罪被園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法官提醒:性教育并不是不可觸碰的冰山,在兒童遭受不同程度性侵害的案例中高達80%是熟人作案。請不要傳遞這樣的訊息:不能拒絕熟人的親昵行為,因為這樣不禮貌。請告訴孩子們,當有人對你做你不喜歡的事情時,請大聲喊停。教導孩子遇到熟悉的人提出過分親近的要求時應該拒絕,尋找呼救的機會并及時地逃脫。從家庭開始的,培養孩子擁有身體界限意識。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尊重孩子的“不”,不要讓孩子對大人無條件的服從。大多數的性侵害罪犯都是熟人,如果孩子嚴辭拒絕,有很大的概率會停止性侵。這些都是曾經遭受過性侵害的真實案例,希望孩子和家長們能引以為戒,遠離傷害。
二、路邊的怪叔叔
案例一:2015年11月下旬,被告人田某、趙某兩名女童在放學一起回家的路上,發現被一個陌生男子跟蹤,后田某和同學趙某被該陌生男子強行摸胸,其同學趙某掙脫逃走后,田某被該男子強行拉至路邊的面包車上,脫掉其褲子后進行猥褻。女童回家向父母哭述,后父母報警,該面包車駕駛員被抓。事發后,田某在警方陳述“當時放學好多人,都是大人接小孩的,我覺得他們可能以為這個男的是我爸爸吧,我當時也被嚇壞了,也沒有敢喊路人救我。”
案例二:全球曾有一個權威調查,未成年幼女被性侵的幾率是百分之二十,而男童是百分之八。這個案例便一個真實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件。2015年7月被告人陸某先后兩次在小區單元樓道內對一名六歲男童進行性侵,陸某為該小區保潔人員。歸案后,問其為何對男童進行性侵害時,其供述“當時樓道里就只有這一個孩子在,所以我就找上他了,男孩女孩,我無所謂,隨便的”。
法官提醒:危險就在身邊,如果孩子不幸被性侵,請不要沉默。第一時間報警,將罪犯繩之以法,并保護孩子不被二次傷害,同時帶孩子去做心理救助。對孩子來說,比起發生了什么,父母和周圍人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及應對的方式更為重要,只有父母的愛和周圍人的友善才能使他們慢慢走出陰霾。保護兒童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免于羞辱、免于侵害,免于身心創傷,保護他們,我們法律人任重道遠,這不僅是社會的責任、法律的義務,也是每個人必須去做的事情。
三、“甜蜜”的早戀誘惑
案例:被害人趙某系重慶人,在2015年年初因與家人產生矛盾,賭氣離家出走來到蘇州,投奔網友梁某,后被網友梁某收留。在2015年3月期間,該網友在明知趙某未滿14周歲的情況下多次與其發生性關系,后因趙某家人報警而案發,梁某被園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
法官提醒:早戀日益低齡化,青少年生理、心理還未完全成熟,自我意識強,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沖動,誘發暴力、強奸等犯罪。要充分發揮學校、社會、家庭等多位一體的作用,做好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強化法制教育,引導幫助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戀愛觀、法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