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區法院廉政建設亮“五招”
作者:吳江 鄭小苗 朱來寬 發布時間:2008-09-05 瀏覽次數:861
本網宿遷訊:宿城區法院黨組一直高度重視隊伍的廉政教育,堅持“從嚴治警”,標本兼治,堅持源頭治理,積極構筑廉政"防火墻",有力地強化了隊伍廉政意識,促進全院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幾年來,該院相繼被省高院授予“集體二等功”、“三等功”、被省委授予“文明行業”等榮譽稱號。主要做法如下:
一、強制入軌,筑牢抵御腐敗的思想道德防線
一是加強領導,層層簽定責任狀。明確各自的職責范圍,層層抓落實。對出現問題人員,嚴格予以處分,并把責任狀落實情況納入年終考核當中,作為評先、評優的首要條件。堅持紀檢監察工作與其它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罰。在審判工作中,審判權行使到哪里,監督就跟蹤到哪里。二是雷打不動的落實每周政治業務學習制度。認真組織全體干警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兩個“條例”、兩個“辦法”、“六條禁令”;有針對性地選擇有關資料進行有關法律、法規、黨紀、政紀條款的重點學習,做到教育在前,警示跟后;三是堅持以正面宣傳教育為主,認真開展“遵章守紀”、“司法公正樹形象”等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正、反面典型進行警示教育,認真解決干警在思想作風、審判作風和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自覺把“獨立、平等、中立、透明、公正、高效、文明”的現代司法理念貫穿于審判工作始終。如今,“責任重于泰山,形象重于生命。”已成為全體干警的共識。
二、春雨潤物,努力營造廉政文化
一是始終堅持“用正確的思想教育人,用正面的典型凝聚人”的思路。經常利用全院干警大會、觀摩庭審、新任干部集體談話會、參觀警示教育展、給干警家屬的慰問信、干警家屬座談會等機會,不失時機地開展廉政教育,多渠道、多角度避免干警的不廉行為。做到警鐘常鳴,“毛毛雨常下”。二是采取各種有效形式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例如:開展“假如我是當事人”、“如何做一名好法官”等主題的思想討論和演講活動;在法院內部網絡上推出“每日廉言”;在辦公場所懸掛“廉政格言警句”的牌匾等;在辦公電腦上設置廉政屏保;三是引導干警算好“四筆賬”。即比照反面典型案例,從違法違紀的角度,教育干警給自己一算政治賬,看給自己的身份名譽造成的危害;二算前途賬,看給自己的成長進步造成的損害;三算經濟賬,看給自己的生活和收入造成的損失;四算家庭賬,看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造成的痛苦。通過算“四筆賬”,進而使干警時刻自警自勵,自重自省。實現了由制度化管人、管案,逐步向自我約束機制轉變,使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三、完善制度,建立廉政長效機制
該院先后制定、修改和完善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辦法》、《錯案責任追究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努力構筑不愿為、不敢為、不能為的三不為長效機制。使監督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由事后監督向事前監督轉變,由抓個案向抓部門、抓管理、抓第一責任人的轉變。監督范圍由“八小時”內為主,向“八小時”外延伸,使司法權力的運行置于有效的制約和監督之下,有力地規范了法官的司法行為和業外活動,保障了司法公正。
四、求真務實,一著不讓抓監督
著重抓好“三個監督”:一是進一步完善內、外部監督的結合點。通過進一步完善法官業績考評制度、審判監督、案件復查、廉政談話制度、院長信箱、信訪接待、院長接待日、投訴熱線、監察舉報等多種渠道,使督察工作一路“綠燈”、暢通無阻;二是積極接受人大監督。認真辦理代表監督案件的調查反饋、接受質詢,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庭審,定期走訪人大代表,開展座談交流,新任干部向人大表態,及時向人大匯報法院工作。對社會關注、影響較大的案件的審理和執行,主動向人大匯報,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庭旁聽庭審或到執行現場監督執行。將法院的審判工作及廉政建設置于人大的監督之下,既獲得了人大的理解與支持,也促進了法院隊伍整體的作風廉潔;三是加大社會監督力度。該院聘請了10余名行風監督員監督法官審判作風和業外作風。通過召開監督員座談會,發放征詢意見表,邀請行風監督員參加該院活動,向他們提供法律法規、系統紀律等,幫助他們了解掌握法院相關情況,便于行使監督職權。做到關口前移,案子辦到哪里,紀檢監察就跟到哪里。形成了主動監督與自覺監督并重、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互動的良好格局。
五、加大力度,認真辦理信訪件
做到有信必查,有訪必接,認真聽取反映,嚴格核實、嚴肅查處、及時回復,不袒護包庇、不怕亮丑露短,悉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社會監督把廉政建設提升為對人民群眾的高度負責。按時查報區紀委和上級法院及有關部門要情況、要反饋、要結果的案件。做到件件有結果,事事有回音。主要以涉案上訪為突破口,加大案件的查處力度,嚴禁干警在工作中有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