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蘇州訊:張家港法院金港法庭堅持以人為本、以和為貴的司法理念,在民商事審判中貫徹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的指導思想,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調解方式,多渠道開拓調解工作,止爭定紛,切實維護轄區社會的和諧穩定,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2007年,該庭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1036件,調解撤訴結案833件,調撤率為80.41%,列全院第一。今年16月,該庭已審結民商事案件606件,調撤結案503件,調撤率為83%

一、自我挖潛,提升訴訟調解能力。當前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開展訴訟調解不僅能縮短訴訟周期,而且能鈍化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該庭從自身抓起,發揮基層法庭優勢,提高調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一是提高綜合裁判能力。該庭經常組織審判人員學習法律知識,吃透法律精神,切實提高司法實踐能力,真正理順案件的法律關系,準確解答當事人的法律疑問,通過通俗易懂、入情入理的語言表達,說法理,講情理,論事理,解除當事人抵觸、僥幸、混沌等不良訴訟心理,促使當事人回歸到務實平和的心態上來。在調解過程中法官始終保持中立,出于公心,不偏不倚,不因當事人蠻不講理,出言不遜而影響自己的道德評判標準,不因可能出現的雙方激烈爭吵場面而影響自己的情緒,沉著冷靜,循循善誘,耐心疏導,保證調解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是發揮團隊調解合力。該庭調解工作樹立全庭一盤棋理念,對一些相對復雜的疑難案件,由于每個審判員的切入角度不同,思維模式不同,適用的調解方法一時難于找到當事人的利益平衡點時,承辦法官可以主動尋求幫助,庭長會主動介入調解,或調換調解法官,或召集全庭干警共同探討案情,集思廣義,制定調解方案,使原本陷入調解僵局的案件得到迎刃而解,而發揮集體智慧成功調處疑難案件也成為該庭調解工作的一個亮點。

三是形成比學趕幫超氛圍。該庭積極吸收本院“三心”、“四點”、“五法”的調解經驗和兄弟法院的成功做法,經常開展調解經驗交流,相互學習,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訴訟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克服困難,自加壓力,切實提高調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競爭氛圍,有效促進了全庭調解水平的整體提高。該庭審判人員的調撤率均在75%以上,其中四名審判員的調撤率在80%以上,最高的達90%

二、因案制宜,提高調解工作效率。調解工作要因時因地,針對不同的條件和情況采取不同的策略,相機而動,不同的案件要采取不同的調解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該庭經過長期的司法實踐,針對不同的案件探索了不同的調解介入時間。

一是即時調解。對于法律關系明確,事實清楚,爭議標的不大的案件,該庭要求審判員直接送達應訴材料,即時進行調解,通過電話將被告的方案與原告溝通,使很多小額債務糾紛、勞動報酬等案件在送達時就得到了妥善處理,不僅減少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而且提高了案件的審判效率。

二是明理調解。對于當事人訟爭不明,案件較為復雜的案件,庭前調解只會牽扯審判人員的時間和精力,提出的調解方案,往往會使當事人對承辦法官的公正性產生信賴偏差,反而給今后調解產生障礙,對于這類案件,該庭要求及時開庭,通過庭審,當事人舉證質證,使雙方認識到自己在法律和事實上的優劣,也能使當事人在利益的取舍上有明確的權衡,法官再因勢利導,明法釋理,使當事人更容易接受法官調解的觀點。

三是全程調解。對于婚姻、贍養類案件,爭議的內容不僅是法律上的權利義務,而且涉及更深層次的情感及心理等復雜因素,該庭堅持將調解工作貫穿于庭前、庭中、庭后始終,想方設法從根本上化解當事人矛盾紛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拓展渠道,形成調解工作合力。訴訟調解需要全社會的配合支持,該庭充分利用轄區各類社會調解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到法庭的調解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調解效果。

一是發揮調解網絡的優勢。該庭建立完善了以法庭為龍頭,以鎮街道辦事處、司法辦為骨干,以社區、企業調解委員會為支點的金字塔調解網絡,健全了調解培訓制度、調解聯系制度、調解協助制度和調解示范制度,實現了司法服務網絡“村村通”。經過多年的運作,形成了信息暢通、糾紛聯排、矛盾聯調的調解機制,對法庭的訴訟調解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是利用好當事人親朋好友的感召效應。作為基層法庭,該庭受理的民事案件中相當一部分屬婚姻家庭糾紛和相鄰權糾紛,這些糾紛最鮮明地體現著法律與倫理親情的結合碰撞,除了依靠硬性的法律調整外,有時也需要借助軟性的親情倫理力量。對主動說情打招呼的親朋好友,承辦法官會積極引導他們協助開展正面的說服感化工作,對沒有說情打招呼的案件,有時也會主動邀請他們共同參與案件的調解,起到緩解對立情緒,消除矛盾隔閡,實現案結事了的目的。

三是發揮人民陪審員的作用。該庭人民陪審員來自社區、學校、機關,他們十分熟悉當地風俗民情,有著豐富的基層矛盾調處經驗和較好的行業知識,成為法官開展調解工作的得力助手。該庭在審理的一起廠房轉讓糾紛案件,房屋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分離,房屋的造價雖進行了評估,但當事人對評估報告中的取費標準等指標存在分歧,具有造價評估資質的人民陪審員楊建平參與案件調解時,從專業的角度對評估進行了分析,雙方當事人都非常信服,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去年以來,該庭陪審員先后參與調解案件220余起,調解成功率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