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牽引寫大愛
作者:王旸 發布時間:2017-03-06 瀏覽次數:3202
這是個家長里短矛盾的“集散地”,這是塊家事審判改革的“試驗田”,這又是個親情再次起航的“停泊港”。正是在這里,東臺法院家事審判庭,有一群女法官,她們用女子的柔情與悉心,用漢子的擔當與果敢,讓好家風在這里集聚,讓好家庭在這里重生。
深耕厚植,夢想騰飛。“全省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示范崗”“全國敬老文明號”等榮譽的接踵而至,見證著女法官們的履職足跡,闡釋著她們的苦干擔當。讓我們走近她們,零距離感受滿滿的正能量。
精雕細刻,再續夫妻緣
“這老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這段夫妻緣分你應當珍惜!動輒拳腳相加,后果意味著什么?你的鋃鐺入獄,家庭的分崩離析!”面對被告吳某的家庭暴力行為,盧映宇的話語如同箭矢,箭箭中靶。
這是位在司法戰線精耕細耘30余年的老法官,至今已辦理1800余件案件,且無一錯案。在盧映宇心中,一名合格法官必須始終具備工匠的精神和情懷,要將追溯問題根源、追尋解題方案、追求事了人和融入到每一個司法案件。
今年年初,當沈某哭訴著遭遇丈夫吳某的家庭暴力而要求與之離婚時,盧映宇在調查確認后,迅速發出人身保護令,并對施暴的吳某進行了嚴厲訓誡!
然而,這僅是起點。盧映宇更要從根子上剖析愛情生銹的病灶。這對夫婦均已步入不惑之年,早年抱養的女兒正在初中就讀。多年來,沈某一直和婆婆關系不洽,讓吳某左右為難,而近來又有人嘲笑吳某沒有親生孩子,更令他將怨恨都發泄到了妻子身上。
為解“千千結”,他們組成“調解團”,邀請來婦聯、老齡委干部以及1名心理專家,對一家四口滴灌施策。為讓吳某走出“牛角尖”,她引導其親情遠比血緣更重要,要以孩子成長的大局為重。這張大調解網絡攥指成拳,最終撥正了一家人繼續前進的航程。
匠心獨運,巧解父子結
“小丁,家事糾紛適用法律不難,但實質解紛卻很難,要解決好這種'倒掛'現象,法官就必須像老中醫般'望聞問切',找癥結、治心結、解法結,辨證施治、綜合施治,促進藥到病除。”當郝老爹一家的親情“亂麻”得解,承辦法官徐冬紅的一番心得讓徒弟由衷欽佩。
2014年年初,長期從事民商事審判的徐冬紅就被黨組選中,參與家事法庭組建。這其間傾注了她大量心血。
這起贍養案件中,因劉某父親早逝,4歲時母親帶著他改嫁給郝老爹,后生下弟弟郝某。等母親過世,兄弟倆達成每人每月各貼補老人400元的協議。可后來,由于劉某“違約”,郝老爹一紙訴狀,要求其履行贍養義務。
破解難題考驗定力,也需方法。徐冬紅首先深挖隱情得知,失去母親的緩沖后,這對繼父子間總覺得隔了一層。因贍養費是兄弟倆各自給付,劉某懷疑繼父僅向自己索要。而最緊要的,郝大爺年逾七旬,兒子兩家均長期在外打工,生活很難獨自料理。
在通過曲線調解、換位思考等方式激發起劉某對養父的感恩之情時,合議庭提出的讓老人在附近的敬老院養老的提議一下就讓糾紛化解豁然開朗。如此,費用發票兄弟平擔,不存偏頗,而老人又能老有所養,一舉兩得。就這樣,親情的沉疴痼疾頃刻間冰融霧散。
砥礪淬煉,重喚姊妹情
“翟法官,這手心手背都是肉呀!我就這兩個女兒,為了爭這點房產,竟然打起了官司。那段時間,我是左右為難,整日以淚洗面。現在,您把問題一攬子解決了,我也安心了。我老太婆全家要感謝您呀!”近日,在回訪一起遺產繼承糾紛時,曾經的被告方老太拉著翟玉杰的手,說得最多的是“感謝”二字。
雖是80后,但7年執法一線的摔打錘煉,翟玉杰已逐步成長為辦案主力。這起案件中,方老太在女兒要成家時,選擇大女兒招婿在家,并與他們一起生活。可去年老伴去世后,因所在村面臨拆遷,二女兒坐不住了,將母親和大姐告上法院,要求依法分割祖屋。
“絕不能財產分割好了,家也散了!”案件剛接手,翟玉杰就開始定向謀篇。她一講法理,二女兒確有繼承權;二講情理,老人長期隨大女兒生活,分配理應向其傾斜。而此時,二女兒的丈夫因交通事故入院,翟玉杰把握機會,說服大女兒一家放下成見,不僅前去探望,還多次幫忙料理農活。
找到了線頭,疙瘩迅速解開。當被法官和大姐的真誠所感動,二女兒選擇撤訴,并發出了“為了金錢傷害姊妹情不值當”的感慨。
一路走來一路收獲。小翟既讀有字之書,又讀無字之書,即蓄滿知識,又運用自如,辦案之星、調解之星評選她總是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