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熟能動司法助力小微企業
作者:白龍 宋偉 發布時間:2011-12-14 瀏覽次數:1094
地處“長三角”經濟帶中心的江蘇省常熟市,是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一扇窗口。8萬多家小微企業,構成了常熟民營經濟的中堅力量,產值、銷售、利稅約占全市工業總量六成左右。
近年來,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和民營經濟的產業結構矛盾,使得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面臨許多新問題。“良好的法治環境是企業發展重要的基礎性保障,在市場風險加大的情況下,小微企業更加需要良好的司法服務保駕護航。”常熟市委書記惠建林表示。
通過強化能動司法意識,充分發揮各項司法職能。常熟法院積極介入民間借貸、企業破產重整和企業融資等環節,為小微企業良性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其經驗值得推廣。
1. 民間借貸得規范
營造良性司法軟環境,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民間借貸在我國有很深的社會基礎,作為正規金融的補充,在客觀上緩解了一些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常熟的民間借貸近年來也趨于活躍。
與此同時,民間借貸糾紛也逐漸成為法院辦案的重點。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 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通知》,要求各級法院依法妥善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
常熟法院一直重視規范涉及小微企業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依法維護小微企業合法權益,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今年初,常熟法院興隆法庭連續收到不同債權人起訴常熟一家民營小服裝廠廠主陶某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這一情況引起了辦案法官王惠良的警覺。“從遞交起訴狀來看,這些案件多數借款數額較大、周期短,而且借條都有固定的格式,不像是一般的民間借貸案件。”
考慮到目前民間借貸不規范,為避免企業陷入更深的困境,法庭立即向陶某了解情況。王惠良介紹,“陶某說為了緩解服裝廠資金困難,就借了高利貸,結果債臺高筑,企業面臨停產。”
興隆法庭立即召集放貸人進行協商處理,法官從借款數額、期限、借條格式、出借人資金來源、借款經過、款項交付的時間地點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分析正常民間借貸與高利貸的區別。
此刻,司法體現出了威嚴。法官明確告訴放貸人,對超過法律政策規定的利息以及違規操作產生的利息,法庭都不予保護。王惠良說:“講清楚法律和政策,放貸人知道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他們基本接受了我們的意見,表示可以暫緩訴訟。”
陶某的服裝廠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法院為企業通過繼續生產還貸贏得了時間。
2008年以來,常熟法院共審結民間借貸案件3019件、企業之間借款案件62件,維護了小微企業合法權益。
在案件審理中,常熟法院嚴把證據的審查關,著重分析、調查借條形成背后的證據鏈,對高利貸不予保護;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計算本金和利息;雙方約定的利息高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的,法院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四倍計算利息。
以上這些做法,在最高人民法院12月6日發出的通知中都得到了體現。可以說,常熟的做法為有關司法政策的出臺先行“試水”,對營造糾紛解決的良性軟環境,促進小微企業發展作用重大。
2. 放水養魚尋生機
既保護了債權人利益,也有利于被執行企業發展
企業之間的執行糾紛,特別是針對小微企業,因為融資難等問題,往往存在“松一把就活,緊一把就死”的情況。如果法院直接進行破產清算,意味著宣判企業“死亡”。
對此,常熟法院主動采取“放水養魚”的工作方法,多協調、少強制,為企業走出困境創造機會。
蘇州錫宇紡織有限公司因借貸較多,企業面臨倒閉風險。法官溫建調查了解到,這家企業規模較大,只要引進第三方資金,企業尚有盤活的可能。支塘法庭聯系了支塘鎮招商辦。
在錫宇紡織面臨資金困難時,周志峰的富爾威紡織廠正在為擴大規模而焦急,由于廠房小,“生產出來的絨毯多得都沒地方放了”。
支塘鎮招商辦獲知這一信息,找來雙方洽談。在法庭、鎮招商辦主持下,只經過兩輪協商,就達成協議,富爾威紡織公司以1000多萬元的資金注入,進駐蘇州錫宇紡織有限公司。
第一次與法院打交道的周志峰沒想到,法官辦案效率很高,很快厘清了債權債務關系、安置好職工,注入了資金的錫宇廠房重新運轉起來。如今,富爾威廠房規模擴大到2萬多平方米,產值從2009年的8000萬元,快速增加到今年的2億元。
“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如果自己找廠房,不知要等到什么時候。通過廠房盤活資產,最快捷,省時省力還省錢。”周志峰說,“這一過程中,法院處理得相當完美,工廠重新投入經營后,沒有一起債務糾紛找上門來,讓企業能夠專注發展。”
法官溫建說,“坐堂問案,直接宣判,很簡單,但如果當初一判了之,也許這兩家企業都沒有再生的機會了,給企業一個緩沖機會,也許就活過來了,帶來的效果是社會、企業、職工多方共贏。”
此外,為了達到“放水養魚”的效果,常熟法院還從緩解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出發,盡量組織雙方協商,最大限度為企業贏得喘息機會。
在常熟市興隆建筑有限公司與蘇州斯珈璐服飾有限公司的一起執行案件中,被執行公司仍處于生產狀態中,但對外欠債較多,無力償還。如果強制處理公司財產,必將使得企業停產,更加沒有履行能力,債權人受償將會十分有限。
為了給被執行企業留下重生的希望,承辦法官多次組織雙方進行協商,終于達成和解,被執行企業分期支付本金及部分利息,其他利息若和解方案按期履行則放棄。目前,該案正在履行過程中,該公司已經重新回歸到了發展的正軌上。
“放水養魚”的方法既保護了債權人利益,也有利于被執行企業的發展。
3. 破產重整助脫困
依法保護新型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
破產重整,是瀕臨破產的企業最后一線生機。按照法律規定,企業可以通過破產重整程序整頓生產經營、清理債權債務,擺脫財務困境,重新走上生產經營正軌。
“在破產重整過程中,我們創新手段,通過動員優質債權人參與兌買、加大執行力度等手段,鼓勵企業運用重整和解制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常熟市人民法院院長張崢嶸介紹。
弘捷電路(常熟)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就是一則經典案例。
2009年9月,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弘捷公司訂單量銳減,生產流動資金枯竭,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請。常熟法院在組織重整過程中,第一次招募新投資人沒有成功。
在這種情況下,按照法律規定,可以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經過研究,我們決定第二次啟動招募新投資人。”常熟法院副院長金健峰介紹,在地方黨委的配合下,終于招募到更有實力的公司接手,引進了后續資金,使得重整計劃得以順利進行。
“在審理過程中我們發現,該公司是母公司不行了,但該公司本身還有重整價值。在重整過程中,我們從保護公司產能入手考慮重整方案。”金健峰說。
為了保護小額債權人的利益,針對涉案的281家債權人,常熟法院在債權人中分組,特別分設小額債權人組,使得這部分群體的利益和訴求得到充分表達。此外,針對有些債權人無法到場的問題,重整過程還引進了債權人場外表決機制。
重整之后的弘捷公司重新煥發了活力。今年4月,該公司提前開始試生產,4月至9月的銷售收入已達6750萬元,預計明年即可實現扭虧為盈,走上持續發展之路。
“這起破產重整案例被工商界視為經典,已被很多商學院收為教學案例。”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王明新說。
常熟法院對小微企業的幫助不僅表現在“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就是依法保護新型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
常熟服裝城是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批發市場,一些經營者為了將店鋪經營做大、做強,在傳統的以廠房、土地使用權等進行抵押擔保的基礎上,出現了以商鋪使用權進行抵押擔保的新型擔保方式。
在一起商鋪使用權糾紛案審理中,法官們遵循物權法的原則及規定,認定此種抵押方式合法有效。法院的認可,讓服裝城許多商戶心中的石頭落了地。
“新形勢下,常熟法院的做法是能動司法的具體體現,也是把法院司法職能向社會延伸、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必然要求。”張崢嶸說。
能動司法的生動實踐
司法實踐中,將司法的被動性和能動司法對立起來的認識一直存在,認為兩者互為水火,勢不兩立,其實不然。
司法能動性與司法被動性是司法公正得以達成的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司法的被動性是司法活動區別于經常帶有主動性的行政活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要求只有當人們主動將紛爭置于法官面前時,法官才能夠依據法律對當事人的訴求進行裁判。在民商事審判領域,司法被動性一直被奉為基本原則,從而導致對司法能動性重視不足。司法的被動性針對的是司法的程序,其通過遵循法定的程序以及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來規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從而防止司法權濫用;而司法能動性則主要針對司法的實體運用而言,其賦予法官在事實判斷和法律適用方面一定的權限,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正義。
江蘇常熟法院伸出援手,幫助融資難、經營難、瀕臨倒閉的眾多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其司法實踐并未違背法律價值,而是遵循一定的法律規則,創造性地適用法律,從而理性地對小微企業案件的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作出判斷,是對司法能動性的生動詮釋。
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一直鼓勵和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最近,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相關政策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同時,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除了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企業自身也需要主動作為,積極加強自身管理,增強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確立規范合法的程序,使企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