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鹽城訊:進法院打官司,很多人可能一輩子只有一次。

就如何打官司來說,很多群眾都是“小學生”,甚至還不是。

要讓他們明明白白打好官司,法院的“法律大餐”必不可少。響水縣人民法院的“法律大餐”如此豐盛:

電話咨詢法官

該院在立案庭開通了便民服務熱線,安排專門人員接聽接受群法律咨詢。電話號碼通過電視臺、網絡公布。隨著群眾對熱線的逐步熟悉,好多身在浙江、蘇南等地的老鄉都打來電話,咨詢他們關心的法律問題。電話多時,立案法官實在忙不過來,今年初,黨組又給立案庭增加一名法官。

不必到法院來,電話也可以咨詢,既省時間又省花費,群眾從中都得到了實惠。鹽城市委常委、時任響水縣委書記周德祥贊法院與群眾之間建起了“高速路”、架起了“連心橋”。

幾本小冊子

有些群眾從來沒有打過官司,連問什么都不知道,響水法院也為他們想到了,印制了《民事訴訟指南》、《申請執行須知》等小冊子,放在立案大廳供群眾閱覽。小李想通過法律渠道討要欠款,從來沒有進過法院門的她,就是靠這兩本小冊子才打完官司。她拿到欠款后,她高興第說“這兩本小冊子我就留著了,將來親朋好友誰需要,我就給他們看,做你們法院的‘代言人’”。

像這樣的“代言人”還有不少,該院不少庭里還印制了部門服務范圍、服務承諾、聯系電話的“名片”,通過當事人、代理人、聽庭群眾進行宣傳推廣,進一步增強了群眾與法院的緊密聯系。

面對面交流

該院還通過各種渠道,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李院長分管法庭工作,法庭連續兩年案件無發改,審判質效考核鹽城市第一,他說:“這與法庭注重釋法工作是分不開的”。嘗到了釋法的甜頭,李院長還計劃今年還搞“法律大篷車”,現場釋法,和群眾“零距離”接觸;還要加強巡回辦案,把法庭開到村頭農戶,以案說法……

該院還依托在全縣建立的21個巡回審判點、3個人民調解窗口和在交警隊設立的交通巡回法庭,作為釋法陣地。

“釋法工作做得好,審判開展才順利”。面對釋法工作帶來的成效,院長吳敦感慨地說,“讓當事人訴前有信心、訴中能放心、訴后很舒心,這才是和諧審判的境界,釋法工作功不可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