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自稱是某公司經理,更作起生意中間人干起了詐騙的勾當,只可惜這算盤打得再好,也終栽了坑。

  彭某今年5月在微信上收到一個陌生人的添加好友請求,互為好友之后,該男子稱自己姓湯,是某公司總經理,并稱自己是朋友介紹來的,想問彭某購買PET吸塑片破碎料。

  經商談,湯某購買了破碎料21.3噸,共9萬余元。他給了彭某一個化纖公司地址,讓其將貨拉過去,并約定付現金。

  一周后,彭某將貨拉到指定工廠。將貨卸下后,湯某讓彭某跟自己坐車去江陰華士鎮自己所在的某外貿公司拿錢。

  彭某原本以為到了江陰便能順利收到貨款,但從下午2點直至晚上7點,便再沒見到湯某,而湯某也只讓彭某在公司外等自己去POS機上轉錢。

  原來,湯某在聯系彭某前,就有了騙錢的念頭,因無業又嗜賭,94年的這位江陰小伙子為還債就萌生不法之念做起詐騙之事。該筆貨款彭某其實早在化纖公司時,化纖公司經理就以承兌匯票的形式給付了湯某貨款,但湯某并沒有將款項付給彭某,他將彭某帶到外貿公司也是為了更好地攜款制造時機脫身。

  等到7點時,彭某已心生端倪。在他進公司沒有發現湯某蹤影后,便打電話想一問究竟。“我賭錢輸了100多萬,貨款我已經拿去抵債了,我過段時間給你。”電話那頭湯某的話語立即印證了彭某的猜疑。想著及時追回該筆錢,彭某向警方報案,警方根據線索進行偵查,于今年5月24日將湯某抓獲歸案。

  該案于9月1日進行公開審理,庭審中,湯某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法院最終以合同詐騙罪判處湯某有期徒刑9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3萬元。

  法官提醒:騙子不斷更新騙術實施詐騙讓許多人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會上當。本案湯某通過微信聯系被害人彭某,假設身份取得對方信任,繼而騙走貨款,原本以為能順利的攜款潛逃,但法律的制裁終究無法難逃。通過本案希望不法分子可以以此卻步,也提醒市民,勿在社交軟件上隨意添加陌生人為好友,提高謹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