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宿遷訊:得知劉繼軍患了癌癥,輕易不動感情的我,心就象被人揪去一樣。然而,手術之后,他竟然還照常上班,還象過去一樣有說有笑,根本就不象是一個患了絕癥的人。

繼軍與我是同事,更是朋友。我們有許多相似之處──當過駕駛員、愛好體育、書法、喜歡講笑話等。還有我當過幾天兵,繼軍也與“軍”有緣。1966年春,繼軍出生在部隊。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繼軍隨父親轉業回故鄉泗洪。原先他想象父親一樣,成為一名軍人,但兵沒當成,卻考入了法院,成為了一名法官。

早些年,我們還能抽出點時間,相約騎上自行車到郊外河堤上去采些枸杞頭、馬蘭頭等野菜。20008月,繼軍被調到孫園法庭擔任審判員,在一起的時間少了。兩年后,院里中層干部競爭上崗時,我想脫掉“辦公室”這件“馬褂”,就報了孫園法庭庭長這一職位,繼軍對我說,你要來當庭長,我就給你當個助手,結果我們倆都如愿了。

然而,我還沒有過足庭長癮,十幾天后,領導又把我招回,要我回辦公室主持工作,法庭的事就交給了當副庭長的繼軍。基層法庭大部分時間是處理的民事糾紛。有的看起來是普普通通的小案件,卻關系農村家庭和睦,社會穩定,稍微不注意就能引發大的矛盾。遇到什么兒子不養老子啦、鄰里糾紛啦等小案,繼軍就上門去調解,調解不成的就在案發地開庭,以案說法。他曾審理過一個老太太找兒子要醫藥費的案子,開始兒子不愿意給,后來一看真的要現場開庭了,并圍來許多群眾,這位兒子當場表示給錢,要求不要開庭,母子糾紛立即解決。

繼軍在法庭的院子里種點蔬菜,用于改善伙食,逢年過節時就把庭里節約的伙食費用來會餐,還常常記起我這個掛名的庭長。當然,我在領到稿酬什么的,也會想到他們。有時我們也到歌廳里去喊上幾首,繼軍是什么歌都敢唱,但很少能合上拍,我們就稱他為“男走音歌唱家”。

辦公室人手太少,我幾乎每個星期都在加班。繼軍知道我身體不好,還有失眠的毛病,有時就邀請我到法庭去“加班”,讓我給他看看文章。他說有個案子,狗咬了人,人吃了狗,打官司時,當事人也說不清楚是誰家的狗,是什么樣的狗。我說,你告訴當事人,讓他最好能提供狗生前的聲像資料等。我們在一起侃的大多是與案件有關的問題,這樣就排解了許多煩惱和不快。

20043月,繼軍通過競爭當上了刑庭庭長,這時院里把刑庭與原少年庭合并,并由原來兩個庭9人減為6人,人手少,事情多。作為庭長,案件管理、業務學習、院內外會議、青少年維權、緩刑犯教育、宣判會組織等樣樣都要操心,重大疑難案件要親自審理,雙休日的會議等活動他也要參加。他的行動和真誠感召了全庭,加班已成為大家的習慣。看工作占用了大家太多的業余時間,繼軍心里感到過意不去,他說,準備忙過一陣子,找個地方讓庭里的同志釣釣魚,游游泳,放松放松。我說行,我也去。其實,我想找個地方游泳,我生長在水鄉,喜歡游泳。然而,釣魚的承諾成了空頭支票,游泳也是夢想。

2005年“國慶”長假前,繼軍的愛人小周在念叨,繼軍到法院工作15年來,一家人再也沒有外出玩過,想在假期外出玩兩天。繼軍說,現在搞“嚴打”,案件多,節后要在鄉鎮召開宣判會,想利用假期整理一下案件,以后吧。長假他仍然加班,宣判會如期召開。1016是個星期日,我和他分別在單位加班,直到天黑,我告訴他,明天下午有個會議,他說記住了。

星期一上午,我又去提醒他開會的事,他說肚子疼,到醫院了。我開始認為是小毛病,但下午他仍沒上班,同事告訴我,不要找了,他已經住院了,檢查的結果是肝Ca晚期,CT顯示腫瘤接近成人的拳頭大小。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很吃驚,一向活潑、開朗、幽默風趣的他,怎么能和“Ca”字有“染”呢?

我想到醫院去看他,院長對我說,最好現在不要去,看的人多了會引起他對病情的懷疑,增加思想負擔。聽這么一說,我覺得有道理,就沒去看他。

后來我聽說,在頭天晚上加班回家后,他就感覺胃疼,以為是胃痙攣,小周叫他上醫院,他說:沒事,可能是累的,工作太緊張造成的,休息一下就好了。結果疼了一夜,第二天上班時還是疼的不能彎腰。同事見他臉色難看,硬是連勸帶逼將他送到了醫院。

實際上,繼軍在當天中午就知道了自己病情了。醫院已把初步的診斷情況通知了家人,說是事不宜遲,建議馬上再到上海去確診一下。

有點醫學常識的人都會知道肝Ca的后果。整個中午繼軍一秒鐘也沒有睡,腦袋里一片空白。此時繼軍想了很多……白發爹娘的養育之恩還沒有報答、幼子尚未成年、妻子下崗快十年了,連低保都沒有……我如果先走了,今后他們的日子怎么過啊。面對家人和同事關切的目光,繼軍心如刀絞。經過漫長的幾個小時的煎熬,繼軍想,是禍躲不過,怕也沒有用,既然躲不過就坦然地面對它吧!

院長得知這一情況后,提出要全力以赴救治劉繼軍,最終委托一位老法官通過戰友的關系找到上海東方肝膽醫院,請到我國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為繼軍做Ca切除手術。手術非常成功,連醫生都不敢相信,繼軍肝臟在做了切除一葉的大手術后僅三天,就可以下床走動了。

一周后,繼軍出院了,醫囑休息,定期復查。但他聽說庭里的案件太多,其他同志又累病了,在家就呆不住了。121,繼軍騎著自行車到院里找到院長要求上班,院長沒有正面回絕, 但提出:到春節過后、沒有任務、上班時間每天不得超過3小時,繼軍答應了。

31,繼軍上班了。但在6月份的一次體檢中又發現了新問題,需要再次手術,我給他發一條“好人一生平安”的短信,此后沒有多久,他又上班了。他告訴我說,這次“大修”后,一切指標都正常,我告誡他,不要累了,不要生氣。繼軍說,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康復療法”。

人的思想和行為是很難說清楚的,比如繼軍堅持要上班。這也許就是“習慣”吧。他多年養成的習慣怎能輕易改變。

在法院工作,常有親友等為案件的事找上門。但是,向他送錢送物的都被拒之門外。他的人品我了解,他絕不會為“三、五斗米折腰”。

錢,對繼軍來說非常需要。他工齡25年,月工資1500多元。他愛人在第一批國企改制時就下崗了。他生病后需要用藥、需要營養品,家庭的經濟就入不敷出了。為了補貼家用,繼軍的愛人偷偷的從一家外貿加工企業領回手套和襪子等毛坯躲在家里加工,一天能得到兩三塊錢的報酬。

寒士也做廣廈夢。五年前,繼軍訂了一套房子,那時才八九百元一平米,交房時因拿不出錢來,只好退了。如今房價幾乎翻了一番,他只能望房興嘆。他住的是30多年前建造的簡陋的小平房,墻體已多處開裂。前年夏,他弟弟送他一臺小空調,算是一件奢侈品。繼軍身上無名牌服裝,除制服外難得看到他更新過服裝,10塊錢一雙的涼鞋要穿兩個夏天。

繼軍好學上進和敬業與他的經歷和處境有關。法院工作的同志大都來自部隊和學校,而繼軍屬無資歷、無學歷、無后臺、無背景的“四無”人員,要想超越別人,必須靠自身努力。他從專科到本科一路學下;從書記員到庭長一路干下來;從1995年底開始獨立辦案,到如今審結各類案件1500多件,沒有一件錯案。還有20余篇審判調研文章在報刊發表。這就是繼軍的回答。

記得有一天晚上,繼軍下班后到醫院去打點滴。不慎跌了一跤,導致趾骨骨折,打了石膏僅一個禮拜,就拄著雙拐上班了。他就是這樣,工作起來就象拼命三郎。省院曾為他記過二等功,他領導的刑庭也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先后被省高院評為“創安先進集體”和為“規范司法行為”示范點。

繼軍和我談,他工作的時間可能不多了,而“欠帳”又太多,父親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母親曾因乳腺癌動過手術,且年事漸高;愛人沒收入,兒子尚小……還有領導和同事們的關懷,自己也無以回報……一想到這些,心里總是酸酸的。

這就是劉繼軍,一個在逆境中還想到別人、想到工作、想到責任的劉繼軍;一個不畏困苦、寧折不彎的劉繼軍。

無情未必真豪杰。200612月,宿遷市委作出向劉繼軍同志學習的決定,2007年省高級法院為他榮記一等功,同年底,劉繼軍當選為感動泗洪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