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審結460件案件的背后故事
作者:鄭小苗 王猛 發布時間:2008-01-15 瀏覽次數:1066
本網宿遷訊:從宿遷市宿城區法院年終總結大會上傳來好消息,該院洋河法庭一名副庭長朱保東同志年審結案件460件,成為該市法院系統辦案狀元,在全省法院系統也是名列前茅。
“不斷學習,是我提高案件質量的源泉”
朱保東同志于1995年畢業于原江蘇省司法學校,考取法院后,他深知自己的業務水平有限,總是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學習。從法律大專到法律本科,再從法律本科到在職研究生僅用幾年的時間。同事們都開玩笑說:“他不是在開庭就是在讀書學習”。由于長期在法庭工作,從畢業后在法院上班到現在已經在法庭工作了13個春秋,唯一一次不在農村法庭工作的時間,是在妻子生小孩的時候。院里為了照顧他,把他從農村法庭調到離城里較近的一個法庭,僅僅待了三個月的時間,他又主動要求回農村法庭工作。他說:“農村法庭的業余時間多,可以用來多學習和靜下心來寫判決書。再說,農村的空氣也好,有利于大腦健康,可以讓人冷靜的思考”。早就是審判員的他,為了進一步更新自己的業務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利用業余時間,他白天上班辦案,下班在法庭值班的時間則挑燈夜戰,終于在2005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
他說:“學習要帶著問題去學習。”他總是把審判實踐中的困難放到更高層次的理論學習中去解決,即用理論解決審判實踐中遭遇的法律空白。由于我國尚缺乏民法典,民事審判往往只有原則性規定,缺乏具體操作規定。該同志遇到此類問題時,通常采取兩步走方案解決,第一步,即查找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或者省高院規定,即不唯理論向實務;第二步,即當無具體法律規定或司法解釋明顯過時時,則跳出案件向理論,用理論解決實踐中的難題。通過這“兩步”活動,該同志通常均能作出令當事人較為信服的裁判。且因為辦案質量普遍較好,不僅沒有人為原因出現裁判差錯,更以精辟的論證,公道的裁判,獲得絕大部分當事人的認同,上訴率極低,且多被上級法院予以維持。
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他的案件質量也是逐步提高,在2005年全年審結的案件中,實現了無改判案件、無發回重審案件、無中止案件、無超審限案件、無上訪案件的“五無”水準。在今年審結的460件案件中,只有1件因為當事人在二審提供新證據,被上級法院改判,其余的案件都經得起檢驗。跟他長期在一起參與庭審記錄的書記員小陳說:“朱庭長開庭有條不紊,思維縝密,記錄起來容易多了。寫出來的判決書,我們做書記員的也很少去校對,他推理嚴謹,邏輯性強,我們只負責校對有無錯別字就行了。”負責案件質量評查的審監庭丁庭長說:“朱庭長的案卷,我們總是把他評為優秀卷宗。”
“秉公辦案,是我作為一名法官的責任”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他始終自覺堅持深入地加強政治學習,始終把踐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指導思想與自身審判實踐相結合,努力以一個優秀的法官和優秀的共產黨員的雙重先進性標準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把遵守法官的職業道德與落實黨員的先進性標準相結合,緊緊抓住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司法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司法水平,在審判工作中體現出優良的職業道德水準和業務水平。該同志始終緊繃廉政之弦,做到吃請不到、送禮不要,嚴格遵守法官職業道德準則。十幾年來,從未辦過一件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
有人笑稱他是文弱書生,可熟悉他的人心里清楚,這個個頭不高,忠厚樸實的法官干起工作來也是個“拼命三郎”。2006年,他帶隊前往安徽阜陽某鐵路局就該局所欠宿遷市泰瑪士集團項目工程款一案進行財產保全。朱保東在當地銀行查詢該局賬戶時發現并無可凍結款項,當時便決定對該局車輛采取查封保全措施。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查封的過程中闖入20幾個身份不明人員,強行阻止了朱保東一行正常辦案,并推搡著將他們趕出辦案現場,朱保東身體也因此受到輕微傷害。但是他并沒有被困難所嚇到,在當地法院同事的積極配合與協助下,經過與該局的溝通交涉,最終朱保東一行順利地為原告追回現金19萬元。泰瑪士集團在收到錢款后立即給朱保東法官送來錦旗和感謝信,對他秉公辦案、不畏艱難的精神表示欽佩。
在審理一起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一案中,為了查清事實,弄清十幾年前劃定的地界,他冒著零下5攝氏度的嚴寒帶著法庭干警親赴某偏遠村莊,現場查看地形,丈量土地,向當地群眾了解情況,并做好繪圖、記錄、拍照等工作。為了弄清當前的土地法律、法規及政策,他翻閱了大量的書籍,并向國土部門的朋友請教,他的朋友說:“搞這樣認真干什么,隨便判了算了,如果當事人不服,他可以上訴嗎?!彼麉s說:“不行,我必須對發出的每一份判決書負責,對每一個案件負責,對每一個當事人負責?!?SPAN lang=EN-US>
“傾力調解,是我追求社會效果的保障”
朱保東曾一度對強調調解結案的工作思路抱有排斥心理,認為調解往往就意味著原告必須讓步,損害了當事人的利益,是與法官居中裁判、公正司法的理念相悖的。但是經過數年司法實踐才深刻體會到只要不強行調解,一旦當事人能達成和解協議,即說明當事人并未因此受到損害,因為當事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裁判者,其往往基于被告的實際履行能力、糾紛的徹底解決、雙方的此前的交情以及此后的交往合作等諸方面的全盤考慮而作出讓步的,其數額上的讓步,并不意味著其利益受到損害,在很多情形下,原告方在心理上仍認為實現了訴訟的目的,是勝訴了。由于觀念的改變,他改變了偏重判決的辦案思路,加強調解工作,力爭做到案結事了,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正是基于此種考慮,他審理每一起案件都先考慮是否適用調解程序,雖然這樣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卻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朱保東認為這么做?D?D值。家住宿城區埠子鎮的八旬老人夏某與子女贍養糾紛一案由埠子法庭受理。據了解,夏老漢晚年喪偶,一直孤單一人生活,膝下六男兩女共八子女皆不愿主動承擔贍養義務。案件受理后,時任埠子法庭審判員的朱保東多次來到老人病榻前探望,主動與老人拉家常。還分別來到夏老漢八個子女家中了解情況。通過短暫的接觸,朱保東發現夏老漢的子女并非不通情理,不講親情。無非是因雞毛蒜皮小事而起爭執,造成矛盾激化,最終對簿公堂。理清了事情來龍去脈,朱保東的思路便一下子清晰起來。他先是耐心細致地做夏老漢子女的思想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促使他們主動來到病床前向父親磕頭賠禮道歉。夏老漢見狀,激動地一個一個將子女扶起,一家人抱作一團,哭成淚人。朱保東的調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他并不滿足。他認為這種家庭糾紛一旦舊怨復發很有可能會引起惡性事件的發生。為徹底解決矛盾,朱保東多次來到老漢家中陪老人家下棋,緩解老人的孤獨情緒,到老漢子女家中詢問工作生活情況,和這家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案件也得到了徹底完結。就是這樣,憑著對工作的熱愛,對人民的厚愛。2007年度他個人的調解撤訴率達到63.04%,使不少糾紛得到了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