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織就和諧錦?徐州中級人民法院構建和諧社會紀實
作者:慈延年 楊梅花 發布時間:2008-01-11 瀏覽次數:896
本網徐州訊:近年來,徐州法院把服務大局的重心放在保障與促進以民生問題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上,在審判和執行工作中,關注民生福祉,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公平正義,為推進“法治徐州”、“和諧徐州”、“溫情徐州”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公正高效審案
“提高審判質量效率是司法關注民生的根本”。近年來,徐州法院切實加強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中心的審判管理工作,健全審判管理機構和制度,強化運行態勢分析、業績綜合考評和案件質量評價,落實院、庭長的審判管理職責,用科學、嚴格的管理保障審判執行工作的高質量。2007年,在全省法院審判質量效率指標的14項基礎指標中,徐州中院的指標數據全部列在全省前7位,其中有7項指標位居全省前3位。市中院和基層法院的審判案件發改率分別降到0.57%和0.77%。
與此同時,徐州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支持、維護各種促進社會公平的社會保障制度。通過公正適用法律,加大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司法保護力度,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利益得到平衡,失衡的利益得到恢復,受侵害的利益得到救濟。近兩年來,徐州法院的進京上訪人數,每年下降60%以上。
和風細雨調解
近年來,徐州法院積極構建訴前調解、庭前調解、庭審調解、庭后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調解方式相統一的多元化糾紛調處機制,大力加強調解工作。
2004年,市中院成立專門的調解合議庭,將調解程序前置,對所受理的所有二審民事案件先行調解;鼓樓區法院推行圓桌協調法、集訴統調法、成本核算法、旁征博引法、以案解怨法、因時就勢法等民事案件“調解六法”,調解率超過65%以上;睢寧法院和銅山法院設置法官助理專門主持庭前的訴訟調解工作,都取得良好效果;賈汪法院院、庭長親自參與調解,調撤率大幅上升;豐縣法院在轄區普遍建立了調解聯絡員網絡,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參與調解,案件調撤率達到88.65%,結案后當事人自覺履行率達97.6%。
去年以來,全市兩級法院普遍建立了訴調對接機制,先后與司法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會、婦聯、公安局等部門聯合制定細則,將勞動爭議、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案件委托有關部門和人民調解組織先行調解或協助調解,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2005年以來,徐州法院在民事案件收案數不斷上升、人均辦案數一直位居全省前列的情況下,調解結案率逐年上升。市中院民事案件調解率連續三年在全省第一。
今年初,銅山法院受理了魏某等16人訴銅山縣某公司的勞動爭議案件。該院在審理中發現,在該公司與原告魏某等人的情況相似的有近百人,法院的處理結果很可能引起集團訴訟和上訪。于是該院院長蔡可勇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爭取支持,組織本案雙方當事人及被告的主管部門一起多次進行協商,最終達成了協議,不僅解決了本案16名原告的勞動爭議問題,而且依此模式,同時解決了另外70余名職工的問題,贏得了黨委政府、企業及近百名職工好評。
落實措施便民
“司法關注民生,必須把便民訴訟和司法救助工作作為重要載體”。近年來,徐州兩級法院牢固樹立便民訴訟意識,不斷改進便民訴訟機制,切實加強訴訟指導,積極落實司法救助措施,使人民群眾在得到公正的同時,切身感受到人民司法的人文關懷。
循環播放的《便民訴訟》電視片、訴訟告知書、導訴臺、聯系卡、電子觸摸屏……在徐州法院的立案大廳和基層人民法庭,到處都可以看出這種親民、愛民、便民、利民的司法理念。去年以來,沛縣法院大屯人民法庭的干警們利用休息時間在網上搜尋典型案例制作成光盤,讓前來參加訴訟的當事人觀看,被當地百姓親切的稱為“親情演播室”。
各個法院還推行了巡回法庭、假日法庭、設立巡回審判點以及實行網上立案等一系列便民舉措,使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糾紛。新沂法院針對地域廣、人口多的特點,在轄區各個鄉鎮設立了10個司法便民聯系點,將法庭值班電話以“便民訴訟聯系卡”等形式向社會公布,隨時接受群眾的求助,同時加大巡回辦案力度,去年以來,該院四個基層法庭所辦理案件中,85%的案件巡回審理。
司法關注民生,公正保障和諧。徐州法院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察民情,排民憂,解民難,維民權,保民利,他們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淮海大地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