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被誤診 理性維權獲補償
作者:王衍舉 發布時間:2016-06-28 瀏覽次數:832
近年來“醫鬧”事件頻發,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使得醫療糾紛越來越多,甚至出現暴力傷害醫務人員的情況。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情況下,通過司法途徑維權才是患者及家屬的正確選擇。
在太倉務工的貴州姑娘小靜在2015年懷孕,懷孕期間一直在某鎮衛生院進行產檢,最后也決定在該鎮衛生院進行生產。然而,衛生院卻在小靜臨產前才告知小靜家屬,小靜腹中胎兒胎位不正需要剖腹產,之前B超一直沒有檢查出來。在生產之后,小靜腹痛難忍,衛生院醫生存在疏忽沒有查明病情就讓小靜出院,造成了腸梗阻惡化。后來,疼痛難忍的小靜去了市醫院就診,雖然病情得到控制,但是至今胃部仍存在不適。在生產、治療腸梗阻過程中,小靜身體和精神遭受了多重折磨,小靜的丈夫、公婆對衛生院的治療行為也是非常憤怒。小靜一家本想聯合親戚等人找這家衛生院“討公道”,但是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己權益,將該衛生院告上法庭要求賠償5萬元。法官在了解案情以后,積極同小靜溝通,并向鎮衛生院了解案件事實,在法官的耐心調解下,雙方進行了協商。衛生院表示,對小靜的治療的確存在一些過失,對此表示歉意,同意補償其2.2萬元。小靜看到衛生院很有誠意,對衛生院的過失行為表示諒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醫鬧”激化矛盾,傷害無辜,對事情的解決于事無補,并不是解決醫療糾紛的正確之道,更不是借機獲利的途徑。要緩解當前醫患矛盾激烈的局面,對患者及家屬而言,一是要認識到“醫鬧”有損法治,害人害己,必受嚴懲,二是要相信法律,尊重司法審判;從司法角度出發,要建立醫療糾紛調處機構,對醫療糾紛適時介入,訴調結合,為醫患雙方提供一站式司法訴訟服務,及時化解醫療民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