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淮安訊:近年來,淮安市淮陰區法院不斷強化法庭司法為民職能,發揮身處農村一線,貼近群眾的優勢,積極化解人民群眾內部矛盾糾紛。今年以來四個基層法庭共審結一審民事案件1639件,占該院所結民事案件的65.37%,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加大普法宣傳力度。該院四個基層人民法庭針對農民法律知識缺乏,依法維權意識淡薄的特點,經常組織法庭法官送法下鄉,到集鎮、農村積極開展普法宣傳工作,通過巡回審理、選擇典型案例深入農民家中、田間地頭等進行公開審判,以案說法,向農民群眾宣傳法律,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促進農村法制建設、促進農民依法維權意識。今年1-10月份四個法庭共深入農村開展普法活動20余次,發放宣傳材料近千份,受到了轄區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二是加大指導民調力度。該院各法庭逐步建立了民調組織,加大對調解員的指導力度,通過司法行政部門的溝通聯系,經常利用司法行政部門召開鄉鎮司法助理員例會和鄉鎮干部大會時機,不定期舉辦由鄉、村(居)民調人員參加的法律知識培訓班;選派資深法官講授婚姻法的相關規定、贍養糾紛的處理、相鄰關系、所有權關系、繼承法的有關內容等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同時還講解調解的原則、技巧、范圍,調解協議的制作方法等,以提高民調人員的法律素質。2007年以來共舉辦各種形式的民調人員業務培訓班10余次,培訓民調人員達200余人次。

三是加大調解力度。 該院的基層人民法庭所審理的案件,絕大多數都是婚姻家庭、贍養以及鄰里糾紛等案件,矛盾較小,為使糾紛得以有效化解,四個法庭的法官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加大調解力度,通過庭前、庭中、庭后三個階段強化調解,著力化解矛盾,極力使存在感情基礎的離婚當事人重歸于好、老人得以贍養、子女得以撫養、鄰里之間能夠握手言和。在四個法庭法官的不懈努力下,該院的人民法庭案件調解率達56%,有力的促進了農民群眾之間的和睦相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了和諧的環境。

四是加大回訪力度。該院的四個人民法庭對所審結的案件,特別是重大、棘手、容易引發矛盾的案件,承辦法官都主動及時的回訪了解當事人的意見和要求,認真做好法律解釋工作,確保案結事了,徹底化解糾紛,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完美統一。對審理中發現帶有共性的涉農問題,及時提出司法建議,分析問題存的原因并提出對策,上報上級法院和區委、人大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