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關法院扎實開展審務進社區司法為民落到實處
作者:南京市下關區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07-09-28 瀏覽次數:869
本網南京訊:近日,南京下關法院在寶塔橋街道公開開庭審理郭良意訴柏金國相鄰關系糾紛一案。此案由該院許小真院長親自主審。區人大常委會領導、部分市、區人大代表及數十名小區居民參加了旁聽。該案原被告系鄰居,因加裝防盜門影響對方通行而產生糾紛。由于案件反映的問題在金陵村住宅區以及很多老式住宅中普遍存在,因此該案的裁判具有一定的導向意義。在社區開庭使廣大群眾更加直觀地了解法律關于相鄰關系的規定,對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妥善處理權利義務關系,衡平利益,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近年來,下關法院踐行“司法為民”宗旨,結合“人大代表旁聽百例庭審”活動,采取五項舉措,扎實開展“審務進社區”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1、領導重視,指標落實,責任到人。實行任務分解,將開展“審務進社區”、促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納入院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院、庭長帶頭辦案,帶頭進社區,為審判人員樹典范、立標桿。
2、精選案源,關注民生,貼近民情。一是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如發生在建寧路地區的“
3、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做好保障。每一次審務進社區活動,均由相應的業務庭制定詳實的工作預案,包括開庭時間選定、地點考察、設備落實,庭審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現場秩序的維持等細節問題,均一一落實到位,確保萬無一失。“
4、精心策劃,形式多樣,擴大影響。在社區審案的同時,下關法院結合運用展板宣傳、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深化和擴大“審務進社區”活動的影響層面,切實把“司法為民”宗旨落到實處。該院結合“
5、加強溝通,增進理解,爭取支持。為確保“審務進社區”活動取得實效,下關法院與轄區內6個街道57個社區建立了經常性的聯系,每個社區確定一名業務庭的中層干部為聯系人,暢通信息渠道,將審判工作與社區普法教育的實際需要有機結合,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同時,活動的部署和安排兼顧街道、社區的日常工作,注意做到“親民不擾民,利民不累民”,為活動的推進和深化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