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 利民 護民?徐州中院人民法庭工作巡禮
作者:劉春華 彭洪亮 發布時間:2007-09-25 瀏覽次數:928
本網徐州訊:在素有北國鎖鑰、江蘇北大門之稱的徐州,星羅棋布的25個人民法庭點綴在日新月異的彭城熱土上,構成一片亮麗的司法為民風景線。徐州中院全面加強對全市人民法庭的指導,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爭創規范化人民法庭之路,97名法庭干警用年結案近萬件的工作業績向轄區650萬群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為促進轄區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提供了良好的司法保障, 創建了不蜚的業績。法庭為百姓做的一件件好事都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樹立了公正、廉潔、親民、勤政的良好執業形象。
忠實履責:“小秤砣”稱出大份量
發揮就地辦案,便利群眾訴訟的作用,辦理了大量的案件, “秤砣雖小壓千斤”,這話用來比喻人民法庭真是恰如其分。小法庭大使命,小法庭大追求。作為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徐州25個人民法庭的97名干警,管轄著650萬人口,承擔著婚姻家庭糾紛、合同糾紛、侵權責任糾紛等民商事案件和部分刑事自訴案件的審理和執行。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徐州人民法庭審判人員辦結案件15206件,調解撤訴率69.69%。不到全市基層法院人員總數十分之一的法庭審判人員,審結了全市基層法院三分之一的案件,發揮了辦案主力軍的作用,贏得了較高的威信和口碑,為服務新農村建設建立了卓越功勛。
便民看得見:全國首創訴訟指導片
2007年6月,全市人民法庭分別新增了一臺大屏幕液晶播放器,在立案大廳或侯審區循環播出著市中院制作的便民訴訟指導宣傳片,這是市中院為全面落實司法為民措施,率先在全國法院制作推出的。
打官司的人們難掩陣陣好奇,嘖嘖稱贊:“如今打官司先有電視看了,以前不明白的這下亮堂多了!”這只是規范化法庭的新舉措之一。在徐州,每個法庭都設有統一標準的公告欄和宣傳欄,戶外安裝的大屏幕液晶顯示屏,滾動播出著開庭公告等相關訴訟事項,使當事人設身處地了解著法庭的訴訟活動。
在市中院的大力推進下,2004年,全市人民法庭在全省率先全部實現了網上立案和遠程電子簽章系統。2006年,全市人民法庭都建立了統一規范的公示欄,安裝了電子顯示屏,配置了電腦隨機分案設備等設施,法庭干警全部配備了電腦,辦公自動化,大大提高了人民法庭的工作效率。僅2005-2006年兩年中,全市法院就投入法庭建設經費1250萬元,有力地促進了全市人民法庭的基礎建設。全市25個法庭中有23個法庭達到了8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面積和標準化配套設施,實行了辦公區和生活區的明確分離。在邳州官湖人民法庭等地,網上立案、司法文書簽章幾分鐘內便可完成,科技法庭具備的影像、舉證、法庭控制、監控、網絡、庭審數字影像存儲等功能,將庭審的各個環節納入了科技化、網絡化管理。
公正加靈活:嚴謹執法中多了份親和
法庭審理的案件雖多是相對較小的案件,但往往矛盾激烈,需要法庭的法官在公正、規范、嚴肅、認真處理的同時,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心血,嚴謹負責地化解各類糾紛。徐州中院要求法庭法官對待訴訟能力低的當事人要進行法律釋明、指導,特別是對土地承包、相鄰權、林權等案件,爭議焦點不明確的,法官深入田間地頭,定紛止爭。對生活、身體困難的當事人則服務上門。充分發揚巡回審理、就地辦案的優良傳統,開展審務進村鎮、進社區活動,通過預約調解、上門開庭、設置巡回審判點、開設“假日法庭”等多種方式,讓老百姓真切地體驗了人民法庭帶來的司法便利。目前,全市人民法庭已建立了固定的巡回審判點69個,大大方便了群眾訴訟。
有著“民心法庭”美譽的豐縣華山法庭,在2007年上半年全市人民法庭業績評比中取得第一名,案件收案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1.3%,案件調撤率仍達88.65%,結案后當事人自覺履行率高達97.6%以上,且無一出現矛盾激化。該法庭變“坐堂斷案”為“送法下鄉”,經常開展巡回審理活動,將庭審安排到百姓家里或鎮、村干部家中、農家院落。如原告渠某訴被告張某離婚一案,鑒于張某由于交通事故癱在床,法官便冒著大雨驅車20余公里前往張某家床邊開庭,當時雙方當事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是老百姓真切體驗法庭司法便利的一個縮影。目前,全市人民法庭已建立固定的巡回審判點69個,大大方便了群眾訴訟。
“全國十佳人民法庭”大屯法庭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百姓家的法庭”。法庭開設的“親情演播室”更是讓當事人既感受了法律的威嚴,又感受了法律的溫情。原來,大屯法庭的干警們犧牲休息時間在網上搜尋一些典型案例制作成光盤,讓前來參加訴訟的當事人觀看,這些案例大多都是“親情短片”。很多當事人在看節目的過程中,受到了啟發和感動,特別是離婚案件,很多當事人在剛到法庭時雙方關系非常緊張,矛盾突出,在看完節目后,大都能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冷靜了很多。
近3年來,徐州法院的25個人民法庭中,有1個被評為“全國十佳人民法庭”,有兩個被評為“省優秀法庭”,有1個被評為省“青年文明號”,有兩個被列為全省“規范司法行為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