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鹽城市響水縣東北部灌河入海口的陳家港鎮,東臨黃海,北枕灌河。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很多大企業紛紛落戶該鎮,當初的小漁村如今變成了集化工、造船、熱電為一體的港口城市。僅有5名干警的陳家港法庭克服人員短缺的困難,將調解作為化解紛爭的最好手段,傾力打造和諧轄區,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穩定和經濟發展。2006年,該法庭審判質效綜合指標在全市39個法庭中綜合排名第一,今年1-8月份,法庭調撤率近90%,由于指導人民調解工作成績突出,今年8月份,又被鹽城市中院推薦報省高院表彰。

政府:法庭是我們的“好幫手”

陳家港鎮內的三個經濟開發區使小鎮的經濟飛速發展,隨之產生的各類糾紛也不斷增多。陳家港法庭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調解工作,成功化解了多起群體性上訪事件。鎮政府負責同志親切地稱法庭是政府的“好幫手”。

今年4月的一天,該鎮王商村的108戶村民為了和鎮林業站的土地拆遷問題集中在一起準備到縣里上訪。

鎮政府派人做了大量工作仍然無法說服村民,無奈之下電話請求法庭幫忙。陳家港法庭王峰庭長立即帶領兩名法庭干警奔赴現場。當聽說法庭的同志來了,村民們情緒漸漸緩和下來。此時,王庭長向村民們宣傳了信訪的相關法律,告訴村民上訪應該走合法的程序。并現場組織村民推選出幾個有威望的人作為代表和鎮政府的負責同志面對面地交流,其余村民回到各自家中等消息。在王庭長的主持下,雙方了解了對方的想法,消除了彼此的誤會,矛盾得以妥善化解。

農民:有問題找法庭,我們相信法律,相信法庭

陳家港法庭不斷加強涉農案件審理,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印制了法庭名片、開通了司法為民服務熱線、成立了假日法庭、定期開展巡回審理,讓農民朋友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司法的明媚陽光。今年以來,該法庭巡回辦案16件,其中15件得以當庭調解,取得了審理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劉某與董某兩家為了耕地的排水糾紛歷經了5次訴訟,雙方積冤多年,多次大打出手,誰也不服誰。今年7月,劉某以被告阻撓其在自己的耕地上挖溝致耕地無法排水為由告到法院,請求法院排除妨礙。法庭在兩家所在的村支部巡回審理了這一起典型的“斗氣”官司。

法官邀請了該村村委會主任參與調解。了解了雙方矛盾后,法官和村委會主任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別做雙方的工作。法官以“情”感化兩家人,作為鄰居的兩家人本應互相幫助,互相扶持,而不應該在這些小事上糾纏,勞神費財,損人不利已。在法官的耐心說服下,兩人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提出了自己解決問題的看法。法官適時地為雙方提出了多套切實可行的調解方案。終于使兩家人化干戈為玉帛,解開了多年的心結。庭審結束時,一位村民拉住法官的手激動地說:“以后有問題我們就找法庭,我們相信法律,相信法庭!”

企業:法庭是我們發展的保護神

服務發展是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務。陳家港法庭緊緊圍繞縣委工作中心履行審判職能,嚴格執行鹽城市中院出臺的《全市法院優化經濟發展司法環境十二條措施》,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得到了縣領導和園區負責同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