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來是一個講究人情的社會,“朝中有人好辦事”,托關系走后門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久而久之,很多人便認為“有門路”就能占大便宜,而犯罪分子正是利用這種貪小便宜的心理讓受害人吃了大虧!

  倒賣“內部酒”,五女子被騙65萬

  胡女士經營一家房產中介,雖然單身一人,但多年打拼下來也攢下了一筆資金,卻沒有合適的投資渠道。一次在做生意的過程中,認識了化名“唐玉”的王某。在王某有心經營下,倆人變成了“情投意合”的好友,王某“無意”中透露了自己在作白酒生意,并且“內部”有人。“我有個朋友在貴州茅臺做高管,從他手里拿酒只有市價的三分之一。”時年正值白酒市場一片火爆,胡女士聽得砰然心動,略一思索便決定自己也加進去賺一把,便掏出了自己十多萬的繼續“入股”,期待能大賺一筆。誰知,拿了錢的王某就杳無音訊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他的人,后來竟然收到自稱是“唐玉姐姐”的一條短信說“唐玉”因為絕癥不治身亡了。發現不對的胡女士立刻報警,警方偵查之后發現,王某以同樣手段竟然詐騙了5名受害人共計65萬余元,而這5人無一例外都是女性。最終王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罰金20萬元。

  “內部別墅”變成空中樓閣

  張先生家住新區,自己做生意。近幾年生意一直不錯,收入頗豐,想改善改善生活條件。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因為自己家的房子有些小,便想換一套別墅。在一次交物業費時,和物業公司吳某聊天時說起這個想法,吳某立刻說自己在高新區某別墅項目里接了工程,開發商打算用別墅抵押工程款,自己可以以“內部價”將別墅轉給張先生。張先生一聽,怦然心動。因為他知道確實開發商預留的“內部房”只有市價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隨即,張先生表示請吳某幫忙,并在吳某帶其“看”過所謂開發商抵押貨款的別墅后,給了吳某70萬元“購房款”。誰知,拿了錢以后吳某銷聲匿跡了。意識到問題不對之后,張先生立刻報警,吳某被捉拿歸案。

  吳某到案之后,發現他的賬戶里僅剩數百元。原來騙來的錢都被他還別人舊債和揮霍掉了。最終,吳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處罰金20萬元。

  從廚師手上買“內部股”,30萬養老錢打水漂

  方阿姨即將退休,兒子已經成家立業,家庭幸福安逸。一日,閑聊時在上海某國有企業當廚師的親戚季某向方阿姨炫耀其單位效益福利及其誘人。“我們雖然工資不是很多,但是我們可以憑員工身份購買'內部股份',以后一旦上市,一轉手就是上百萬!”方阿姨一聽,頓覺機不可失。自己手頭有點積蓄,正愁沒有什么好的門路,何不托季某去買“內部股”呢?將來即可防老又能給兒子留點積蓄。打定主意的方阿姨便將所有積蓄一共近30萬交給了季某,托他去買“內部股”。拿到錢的季某有些不知所措,實際上他們單位從沒發售過內部股,就算有,以他一個廚師的身份恐怕也難買到。隨即,季某便將這筆“橫財”用于買彩票和揮霍,然而除了中過幾回數千元的小獎,他一無所獲。

  方阿姨投入了所有的養老錢,卻沒有見到季某之前承諾的各種分紅、利息,讓季某還錢又百般推脫,一怒之下便報了警。最終季某因詐騙罪被提起公訴,獲刑六年七個月,并處罰金7000元。

  【法官點評】

  縱觀上述三個典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除了犯罪分子實施詐騙,受害人盲目輕信對方“有門路”和貪圖便宜、謀求暴利的心理也是導致其上當受騙的原因之一。我們習慣了人情社會,做事講人情世故多過講規則秩序,才讓罪惡有機可趁。如何減少此類悲劇發生,除了加強打擊力度,也需要進一步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從源頭上減少“內部X”造成的不公平現象。更要大家提高警惕,切莫為了貪小便宜而造成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