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條白紙黑字,法院為何不支持?
作者:王玥 發布時間:2015-09-10 瀏覽次數:925
【案情】
2014年6月,家住斜塘的張某手持一張借條來到園區法院,要求李某償還其2014年初所借的3萬元本金及利息。然而債務人李某在收到法院傳票后,堅持說自己沒有借過張某的錢。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李某沒有固定工作,一年前剛學會搓麻將,賭癮不小,見擺著的麻將桌總想上去搓兩把。就這樣,李某整日混跡于小區附近的棋牌室,并結識了有共同愛好馮某。一天,馮某興奮地通知李某,說附近有家棋牌室不錯,自己已經贏了萬把塊錢了,相約上李某一起去小賭兩把。李某一聽來了勁,便跟著馮某來到了一間地下車庫跟前。推開車庫的門,赫然發現不大的車庫里頭,一桌麻將,一桌牌九,正賭的熱火朝天。張某正是這個場子的主人,見新來了兩人,熱情的迎上去。李某一見著情景,手都癢了,無奈等了好久都湊不齊麻將搭子,二人只得轉向押牌九的一桌。正巧牌九的莊家下莊,李某和馮某逮著機會合伙坐莊,卻接連輸了好幾把。眼看帶來的錢都輸光了,二人卻意猶未盡,便轉向場主張某。張某也很是豪爽,大手一揮借給二人一萬元:“都是街坊鄰里的,我相信你們,這錢借你們賭,不夠我還有!”大概是手氣不順,二人竟然押什么賠什么,一個晚上竟然輸光了借來的6萬元。最終,李某和馮某各自簽下了3萬元的借條離開。
回到家的李某越想越不對勁,雖說賭有輸贏,但這也太邪乎了?就像是設了個套讓自己鉆?對,一定是個陷阱!李某趕忙報了警。民警做好記錄后留下聯系方式,要求李某先別著急還款,下次接到張某催債電話時及時聯系警方。可李某沒等來張某的催債電話,卻等來了法院的傳票。
案件調查過程中,李某稱自己經朋友介紹來到張某開的棋牌室搓麻將,無奈等了好久沒有麻將搭子,便上了旁邊押牌九的桌子。莊主下莊后,由李某自己和朋友輪流坐莊,可是手氣不順,一直輸。張某答應借錢給李某和朋友繼續坐莊,二人一共輸了6萬多元,當晚每人簽下3萬元的借條離開。李某認為自己輸錢是對方設下的圈套,是張某故意設計讓自己欠下賭債。原告張某卻堅持認為,自己并沒有參與推牌九,因李某缺錢用才出借欠款,是正當的借款。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李某簽下3萬元的借條是真實借款還是賭債?為了查明這一事實,承辦法官可謂是下足了功夫。調取派出所詢問筆錄,約見原、被告雙方和當時同行的朋友談話,根據原、被告的陳述:該筆款項發生于麻將館,原告本人當時也準備和他人打麻將,原告將款項交到被告與他人正在賭博的桌上,同行朋友也表示款項是其與李某坐莊賭錢時所借,每次一萬元,共借7萬元。結合借款的交付時間、地點以及交付細節,并且數額也不大,于是認定涉案的3萬元借款是用于賭博而出借。
最終園區法院判決駁回原告張某的訴訟請求。一審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
【法官說法】
我國法律明文規定禁止賭博。本案中,原、被告雙方因賭博而產生的債務,盡管在形式上與一般債務相似,但它是基于非法的事實而產生的一種債務,因此債權債務關系不受法律保護。
賭博行為也是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即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
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原告張某以被告李某出具的結局主張民間借貸關系,借款憑證形式完備,但根據原被告陳述,款項交付發生于地下車庫棋牌室,結合借款交付時間、地點及交付細節,應認定被告李某借款用于賭博,原告張某對此是明知的。張某明知李某借款用于賭博而出借,客觀上滋長了非法行為的持續進行,即使款項已經交付,但該債務直接因賭博形成,款項的出借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法院對此不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