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隨著農村摩托車普及率的提高,摩托車交通肇事案件大幅度上升,摩托車交通肇事犯罪已成為多發性犯罪,嚴重地威協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筆者通過對這兩年來所審理農村摩托車交通肇事及其引發的交通肇事案件的調研,分析其增多的原因,進而提出對策建議。

 

一、農村摩托車交通肇事及其引發交通肇事案件增多的成因分析

 

1、農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差、法制觀念淡薄。根據調查中發現,近年來農村摩托車駕駛員出現年輕化趨勢,96%的摩托車駕駛員只有高中或者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由于文化素質不高,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交通安全意識提高。大部分駕駛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習,不懂駕駛知識、交通規則,嚴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①酒后駕車,在法院審理的摩托車肇事案中30%是由酒后開車、醉酒駕車引起的。由于駕駛員飲酒后,視線模糊、動作失調。極易引發交通事故;②無證駕駛,在摩托車肇事案中45%是無證駕駛者引發的交通事故,無證駕駛者往往認為去辦證手續麻煩,費用多,而不辦證,因不懂交通法規,或對交通法規視而不見,最易發生交通肇事;③超速行使,在超速行車時,當遇到路面有突發情況,車速過快,緊急制動、緊急避讓車輛慣性大而造成交通事故。另一方面,農村部分受害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也不足,橫穿馬路、違章騎車帶人、明知摩托車超載仍要求搭乘、搭乘又不戴頭盔等現象大量存在,客觀上增添了事故隱患,最終導致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重大損失。

 

2、農村摩托車輛存在大量事故隱患。多在鄉級道路上行駛的摩托經常出現燈光不亮、剎車不靈、喇叭不響、后視鏡缺失等問題,是事故高頻發生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車主或駕駛員貪圖低成本高利潤,違反有關規范機動車運營的法律法規,實施非法拼裝、非法營運載客等違法行為,不重視車況檢查,駕駛不符合安全技術要求的摩托車上路營運,并且超載、超速造成事故隱患。

 

3、執法管理部門監管、懲處及教育不夠。有的交管執法人員對一些違章行為尤其是對非機動車、行人的違章行為視而不見,不及時加以制止和懲罰、教育,在處罰違章行使的摩托車時,重罰款輕教育,導致很多駕駛員交錢了事,放松了警惕,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4、司法部門對交通肇事犯罪的懲罰力度不夠。有些地方的審判部門對交通肇事犯罪人的刑事處罰較寬,體現在對積極賠付受害方的被告人,判處緩刑的情況較多,容易導致肇事者及

 

5、農村道路交通配套設施滯后。受資金不足等因素的制約,很多鄉村的一些道路路段存在路面狹窄、路況較差的情況,但沒能得到及時維護;道路的彎道、窄道前也未設置警示牌,不利于車輛安全運行,增加了事故隱患。

 

二、關于防止駕駛摩托車違章肇事的一些對策建議

 

1、加大農村交通安全宣傳力度。有關部門應與電視臺、報刊等新聞媒體多方位合作,利用宣傳車下鄉、標語、資料進村等形式加大對農村交通法規宣傳力度,提高農村群眾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同時加強對摩托車駕駛員的宣傳教育,通過搜集典型案例進行展覽來警示駕駛員,促使他們以后謹慎駕車。

 

2、管理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交管部門一要加強對摩托車交易市場的管理和整治,實施定期、不定期檢查和抽查,堅決查處非法拼裝、銷售摩托車的違法行為,對構成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部門處理;二要規范日常監管工作制度,加大檢查力度,加強對違章行為的懲治和教育,加大對無牌無證車輛的打擊力度。該吊銷駕駛執照的及時吊銷,觸犯刑律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尤其從重懲治肇事逃逸者。

 

3、審判機關應加大肇事人員的懲罰力度。對觸犯刑律嚴格依法判刑,量刑中綜合考察了被告人酌定情節的,應向群眾做好判后釋疑工作,避免使群眾產生“賠錢不坐牢”等錯誤觀念;對受害人訴求肇事人賠償損失的民事案件,應方便快捷的審理,盡量開辟綠色通道,組成交通速裁庭,快速調判處理,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4、努力籌措資金改善道路交通條件。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中爭取資金支持拓修鄉村道路,同時鼓勵群眾共同出資出力,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修繕道路,改善道路交通條件。同時在道路的彎道、窄道前設置警示牌,提高道路的安全保障條件。

 

5、規范強制責任險投保、理賠工作。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機動車購買第三者責任險和機動車強制責任險的宣傳教育力度,促使廣大駕駛員能自覺、主動購買保險,確保事故發生后,受害人及其家屬能得到足額賠償,減輕投保人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保險公司應嚴格按照保險條款,對符合條件的保單進行理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