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憑我的能力,在外面可以過的很好,誰知道事事都不如意!”想起三個月來的逃亡生活,17歲的小楊仍心有余悸。而面臨著即將到來的29個月的有期徒刑,羈傲不馴的小楊再也沒有以往的傲氣。就在半年前,離家出走的小楊還認為自己的外出將是一個創富傳奇的開始。

 

被父母瞧不起,離家出走立誓自食其力

 

小楊家住常州,父母系當地知名電子廠的老板,自幼有著優越的生活條件。因為父母生意較忙,小楊自小比較少受到父母的關注,很少和父母交流。只有在拿到成績單的時候,才會有父親暴風驟雨般長時間的“談話”。由此,小楊逐漸產生了逆反心理,很看不慣父母的做派。因為厭學貪玩,唐某初三輟學,沉迷于網絡游戲。父母系白手起家,對自己的經歷有強烈的自豪感,自然看不得兒子這等“坐吃山空”,便經常以“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早就在外面做生意了”、“現在是一代不如一代”之類的話語“挖苦”小楊。小楊聽了更是自暴自棄,越是沉溺與網游。20113月,在小楊父親一次長時間的數落后,倔強的小楊憤然離家出走。當時,小楊暗自發誓,一定要活出個樣子給父母看。

 

經濟拮據難耐,彩票店里尋找奇跡

 

離家出走后的小楊現在常州做網管,后經同學介紹來到蘇州在一家西餐廳打工,商定月工資2000元左右。4月份,小楊的母親打聽到兒子在蘇州打工,便前往蘇州勸歸回家,唐某自覺這樣回去沒有臉面,便硬撐著不肯回家。唐某父母遂斷絕了對唐某的經濟支持,想以此逼迫唐某回家。本來在餐廳打工工資在蘇州維持基本生活應是綽綽有余,但大手大腳慣了的小楊根本無法適應這樣“節儉”的生活。在花800多元買了一雙耐克鞋之后,小楊發現自己的銀行卡上僅剩下300多元,而到發工資時間還至少有半個月。天真將小楊感覺“生活沒有辦法過了”,就將卡上所有的錢取出來,想著到彩票店碰碰運氣。誰知這一碰運氣不要緊,身上僅有的300多元錢如流水一般又花了出去。手里沒有錢,小楊著急了。

 

打工沒意思,他想到了偷錢去做生意

 

在餐廳打工不到一個月,小楊已經厭倦了這樣的生活。加上小楊買彩票幾乎花光了所有的錢,要交房租、要吃飯、要交電話費……這些都讓小楊有深深的危機感。“打工有什么意思,還是自己做生意來錢快!”小楊深信,憑借自己父母的基因,自己的做生意肯定能做的好。可是本錢又從哪里來?問父母拿是不可能了,自己已同他們斷絕了關系。百般思量之下,小楊打起了餐廳的主意。餐廳每天營業到11點,有大量的現金存在柜臺。于是小楊有事沒事跟收銀員套近乎,借機偷窺收銀員打開保險柜的密碼。一日下班后,小楊躲在餐廳廁所。待員工都離開且值班人睡著后,小楊偷偷出來將保險柜中的現金2.4萬余元取出,倉皇出逃。因為以前旅游去過廈門而且那里離蘇州又遠,他就連夜做火車去了廈門。

 

做生意被騙,蝸居出租屋內被抓

 

到廈門后,小楊找了一間房子租下,準備用這2萬多塊錢做點生意。閑聊中,他認識了隔壁做山寨手機生意的大叔。在得知小楊有做生意的意向后,大叔自稱廈門山寨手機市場很好,愿意與其合作。失落的小楊像抓到了救命稻草,隨即同意拿出15000元入股。孰知,這位大叔拿到錢后便杳無音信,小楊得知自己受騙但又不敢報警。因怕被抓,小楊也不敢外出找工作,只能天天蝸居在家中。直到7月份,警方在一次檢查中將小楊抓獲。據小楊交代,這期間他想到過自首,但想到父母那“鄙夷”的眼神,小楊又打消的自首的念頭。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楊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竊取公私財物,現金合計人民幣24555元,數額巨大,已構成盜竊罪。鑒于小楊系未成年人,歸案后認罪態度較好,當庭自愿認罪,遂從輕、減輕處罰,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同時全數退賠尚未追繳的贓款。

 

在看守所中,小楊向父母先后寫了三封信,深深懺悔自己的行為。而在法院宣判的那一刻,小楊的母親再也忍受不了內心的悲痛,放聲大哭。如果不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不是教育方式的失當,或許不會有這樣一個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