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法院暖企護企之“道”是這樣實現的!
作者:盱眙縣人民法院 于澤晶 徐芒 發布時間:2025-11-05 瀏覽次數:475
在純凈法治化營商環境中,怎樣實現暖企護企之道?盱眙法院“四個”做法得到“點贊”!
筑牢安全屏障 讓企業“安心經營無顧慮”
去年以來,盱眙法院主動回應關切,切實強化舉措,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充分發揮刑事預防打擊功能,加大對虛開增值稅發票、合同詐騙以及涉招商引資、項目審批、稅收征管中的貪污受賄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案件審理力度,讓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嚴”字當頭懲處犯罪。審結虛開增值稅發票、合同詐騙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案件2件,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犯罪案件1件。
“準”字發力化解風險。聚焦房地產、金融兩大企業關切領域,妥善審理涉房地產案件115件,最小限度影響企業經營;組建金融審判專業化團隊,用“集約化、模塊化”模式審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677件,讓金融債權快速兌現,也幫企業厘清債務“輕裝上陣”。
“活”字破局盤活資源。加大破產重整和解力度,運用出售式重整、租賃經營、重整式清算等方式,推動46家企業轉危為安、重獲新生。穩妥推進破產清算工作,對于不具有救治價值或救治無望的企業,及時通過清算程序加快市場出清,引導37家企業有序退出市場。針對企業落地“用地難”問題,探索建立低效閑置土地處置機制,今年已清理低效閑置工業用地473.02畝、工業廠房7.38萬㎡。其中,江蘇某汽車零部件公司的閑置地塊,經法院司法處置后引入江陰某環境科技公司10億元高性能纖維項目,80.6畝工業用地“沉睡”變“蘇醒”,既為新項目騰空間,也為縣域經濟添動能。
秉持公正標尺 讓市場“有序競爭無偏差”
守牢契約精神“生命線”。充分尊重企業意思自治,審結各類合同糾紛5176件、涉案標的25.50億元,不輕易否定合法合同效力;妥善審理某消防工程設備公司與某機械公司超千萬土地廠房轉讓糾紛,依托產業鏈黨委“黨建聯席會商”機制,厘清違約責任后促成調解,既保住企業合作關系,也維護了交易秩序。
規范企業治理“內循環”。妥善審理涉公司決議效力、股東知情權等糾紛27件,制裁大股東濫用權利行為;審結股東侵害債權人利益糾紛12件,防止“逃廢債”損害市場信任;面對某服飾公司、某油品公司40余件群體性勞動爭議,不簡單“一判了之”,而是推動勞資雙方和解,既保障勞動者權益,也幫企業避免“賠償壓垮經營”的困境。
暢通優勝劣汰“主渠道”。發揮“執破融合”團隊效能,新收破產案件32件、審結5件,對小微企業破產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率達93.55%,大幅縮短審理周期;研究制定《企業破產案件涉生態環境問題處理指引》,探索“綠色破產”模式,讓破產企業處置既算“經濟賬”,也算“環保賬”。
提速降本解紛 讓維權“省時省心少跑腿”
凝聚合力“止糾紛于庭前”。聯合縣委組織部推出“法鏈紅盟 法潤新興”行動,構建“黨建+業務”解紛閉環,為企業化解土地抵押、合同糾紛等難題32項;在縣綜治中心設“建設工程案件調解工作室”,駐點調解48件工程糾紛,商事糾紛調撤率躍升至30%。
速裁快審“減流程提效率”。深化“分調裁審”改革,對簡單商事案件適用“門診式”庭審、要素式審判,批量案件指定“領辦人”;聯合縣紀委、國資中心出臺國企糾紛化解意見,引導國企通過調解維權,既保護國有資產,也節省訴訟時間。
強力執行“兌權益不打折”。開展“淮執礪劍”專項行動,凌晨出擊、節前攻堅,執結涉企案件513件,為企業實現債權1.13億元;專項清理黨政機關、國企拖欠民企債務,推動6件案件主動履行,4件報請市法院提級執行。
升級便民服務 讓司法“觸手可及有溫度”
“一站式”服務讓當事人“進一扇門辦所有事”。在縣企業服務中心設立集咨詢、立案、調解、開庭等功能于一體的非公企業法庭,今年已受理涉企案件416件、開庭近600次、提供法律咨詢300余次,成功化解94件糾紛。
“精準送法”讓經營主體“防風險于未然”。組建“法官+產業鏈+人大代表”法治特派員隊伍,走訪企業11家、商會5家,開展法律宣講6次;聯合人社、總工會發布“企業用工風險提示二十條”,一場“用工風險防范”講座吸引100余名企業管理者參與,幫助企業提前“踩剎車”。
“陽光司法”讓企業家“明明白白知權利”。常態化開展巡回審判,邀請企業家旁聽庭審,把法庭開到園區、企業;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典型案例13個、普法短視頻6個,為企業劃清“行為紅線”,明確“維權路徑”。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從懲處犯罪到化解風險,從公正裁判到高效執行,盱眙法院始終以法治之力筑牢發展之基,既彰顯司法的剛性,也傳遞護企的溫情。這條暖企護企之道,正讓“龍蝦之都”的招牌更加閃亮。未來,盱眙法院將持續釋放司法“吸引力”,助力更多企業在這里扎根成長、共贏未來,共繪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