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隱藏在非洲埃及的由臺灣人領導的電信詐騙犯罪團伙,于2014年4月至6月期間,通過電信技術手段,向中國大陸地區不特定多數人群發語音電話,冒充郵政、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機關工作人員,虛構被害人名下信用卡涉嫌犯罪,需要對被害人財產進行核查比對等事由,詐騙被害人進行轉賬或者匯款,騙取被害人錢財,詐騙三人數額共計900多萬元。6月10日,通州法院對這起特大跨國電信詐騙案作出一審判決,以詐騙罪判處李某等8名被告人(另有兩人未到案)十一年至三年三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二十萬元至二萬不等。這些被告是如何加入到海外電信詐騙團伙?詐騙團伙又是怎樣一步步實施詐騙行為的呢?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使我成了今天的被告”

  在這起跨國特大電信詐騙案庭審現場,被告人陸某表示非常后悔,“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使我成了今天的被告,也毀了我的青春。”陸某說,是輕信與貪念讓她和其他被告人一樣成為了階下囚。

  1987年出生的陸某高中文化,2014年4月的一天,一位朋友稱可以介紹她以旅游的方式出境,去埃及從事話務員工作,薪水不菲,并且機票、簽證全免費,吃住全包,“我很喜歡旅行,以為去埃及是個出國旅行的好機會,所以就答應了。”到了埃及后,陸某即被限制人身自由并被“洗腦”。 “一到那邊,一個叫阿樂的臺灣人就把我們手機、護照都沒收了。然后給我們幾個培訓,讓我們背打印好的稿子,教給我們一些術語,要我們冒充郵政、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機關工作人員實施詐騙。”據陸某交待,他們的“辦公”地點在埃及亞歷山大一別墅內,“公司”共有40多人,提供食宿,統一管理。三名主要負責人均來自臺灣,接電話的人分一、二、三線,每條線都有負責人。“我做的是一線,工作時間是凌晨2點到將近11點,對應中國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3點多。其實那時我心里不想做了,可他們扣了我的護照和手機,不讓我走,也不讓我隨便和外界聯系。”陸某說,公司明文規定,不允許自己使用手機,也不準使用WiRi,相互間不準討論各自工作的情況,每個星期可以通過公司的網絡往家里打次電話。

  享受免費機票出國旅行,在海外工作賺取高薪,在一系列誘惑面前,陸某、劉某等人也逐漸融為詐騙組織的一員。

  被告人曝光團伙詐騙內幕

  8名被告中,被告人李某是負責在大陸為該海外電信詐騙組織招募一、二線接線員的。

  “我專門找那些無業的,沒有事情做的人,誘惑他們說:干這一行一線員工底薪就有6000元,業績提成新手也有5%,二線提成一般都是8%,費用都由公司出。每帶過去一個,我就有人頭費3000元,另外我帶過去的這些人的總業績5%是我的提成。”李某交待。為了金錢,李某甚至將自己正在念大二的外甥劉某也送到了這個詐騙組織。“反正你放假沒事情做,幫我出國湊個人頭,想什么時候回來就什么時候回來,出去就接接電話,還能混個底薪。”舅舅當初說的話劉某記憶猶新,“沒想到這輩子我就毀在舅舅手上,我自己也利令智昏!”劉某痛恨不已。

  據劉某交待,他被分配在一線當接線員,“到了哪里,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電腦群發錄音電話,對方就會打電話過來問情況,然后我們就冒充郵政、公安、檢察院,一步一步把接到電話人的錢騙過來,我一共干了17天,騙到31萬元,工資加抽成2萬1千元。”至于這些個人信息從何而來,劉某說,“專門有人做這事,一般化5毛或一元錢就能買到一條信息,包括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手機號碼等,還可以搞到你在網上的購物信息。”劉某還交待,詐騙團伙騙到的大都是中年女性,還有在校學生,男性很少上鉤。

  一個電話,本地一女士被騙863萬

  “你有一封加急信已經投遞了兩次,都沒有找到你人”,2014年4月24日上午,正在單位上班的莊麗接到自稱是通州郵政局的電話,打電話的男子還“熱心”地幫她查看這封“加急信”,稱“2014年1月莊麗在上海虹口建行辦理了一張信用卡,現已透支了8540元,銀行要起訴”。

  莊麗回答“我沒有辦”后,該男子讓莊麗馬上報案,并表示可直接幫莊麗轉接上海虹口公安局電話。片刻,一個021開關的電話打到莊麗的手機上,對方在對莊麗身份進行“核實”后,稱莊麗涉嫌一起販毒洗錢案,莊麗表示否認后,對方又稱四川某銀行職員林某是這起販毒洗錢的主要人員,現已被上海虹口公安局抓獲,然后對莊麗說,“此案件現轉給國家專案組審理,你現在就回家,我們檢察官會和你聯系。”并讓莊麗不要掛電話。莊麗回到家后,一個自稱姓呂的“檢察官”打來電話,為證實自己身份,“呂檢察官”主動讓莊麗查詢114,顯示這個電話是上海市虹口公安局的。“你現在要配合我們調查,不要泄密,不要跟任何人講,包括你的愛人,否則就構成泄密罪,至少要判3到5年。”“呂檢察官”以威嚇的口吻說,隨后指令莊麗打開電腦,上他提供的“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網站”。莊麗點擊進入后,頁面就出現關于此案件所有人員的A號通緝令,莊麗郝然發現自己也在其中,上面顯示的是她身份證上的照片。“我還沒向全國發布這個通緝令,你現在要配合我們調查,首先從網站主頁下載一個清空軟件” “呂檢察官”說,“你要證明此案和你無關,就要清查你名下所有的資金,才能從一個嫌疑人轉變到受害人,我們主要查的就是你的資金,你必須把自己所有的資金解開來,打到你自己的一張卡上,然后開通網銀,我們才可以清理。”并稱,這只是向國家銀監局做個資料輸送,讓莊麗放心,錢最后一分都不會少。并要求莊麗手機時刻開著,及時匯報情況。

  就這樣,莊麗按對方要求,當天就把400多萬元的存折轉到一張建行工資卡上,并開通了網上銀行,按對方要求進行匯款。次日,在對方指令下,莊麗又把家中剩下的300多萬元全部匯出。第三天,對方又說讓莊麗籌集430萬元錢打在卡上,稱這樣才可以把所有資金一下子全部解掉。囊中空空的莊麗只得向朋友去借,在朋友的再三追問下,終于道出原委,朋友斷定她陷入了騙局,讓她趕緊報警,莊麗這才如夢方醒,于是趕緊報警。

  去年7月25日,在通州警方的不解努力下,這起特大跨國電信詐騙案中8名犯罪嫌疑人落網,更多案件背后的細節也隨之浮出水面。

  電信詐騙,加強防范刻不容緩

  據通州警方介紹,近年來,電信詐騙呈逐年攀升態勢,并且隨著國內打擊力度加大,境外詐騙也隨之增多。據了解,去年我區電信詐騙發案743起,涉案金額約2541萬元。今年以來發案358起,涉案金額2160余萬元,其中一起涉案金額高達1366萬元。蹊蹺的是,就在記者采寫過程中,也接到一個電信詐騙電話,這是今年以來記者接到的第四個電信詐騙電話。電信詐騙的手段市民屢見不鮮,但為何還能頻頻得手?面對不斷翻新的犯罪手法,我們到底該如何擦亮雙眼?

  據辦案警官周華華介紹,電信詐騙不同于傳統的詐騙犯罪,沒有固定的作案時間、地點,嫌疑人與受害人不是面對面接觸,所以犯罪空間相對較大,受害人無法描述嫌疑人的體貌特征,無疑給偵破工作增加了難度。另外,電信詐騙活動中,嫌疑人使用手機開設銀行賬戶,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所以難以確定對方的真實身份。“目前,受害群眾最關心的是自己被騙走的錢財到底能不能退回,由于受害人錢財主要都被騙到臺灣犯罪集團手上,所以盡管有的案子破了,錢財能否追回還是未知數,警方正在努力。”周華華說。電信詐騙就像一張時刻張開的大網,一不小心便會讓人陷入其中,警方提醒廣大市民一定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不要聽從陌生人的指令進行轉款或操作銀行柜員機,不要將個人身份及家庭成員身份信息透露給他人,謹防犯罪嫌疑人冒充執法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詐騙活動,遇到突發事件要沉著冷靜,主動撥打110咨詢。

  “電信詐騙案件背后存在的大量個人隱私信息外漏問題,泄露個人信息可以說是滋生網絡詐騙的溫床,不法分子為什么花錢就能買到個人信息?還有網絡電話為何能隨意改號迷惑受害人?這些監管上的漏洞都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有關部門應引以高度重視,才能從源頭上斬斷電信詐騙的黑手!”審判長鮑維軍接受采訪時說。(注:為維護受害人隱私,文中用的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