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如皋法院聚焦執行中的難點、堵點,通過強化“執行+綜治”工作模式,推動更多資源與力量參與破解執行難,充分發揮部門協同、基層共建的社會治理“大效能”,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網格賦能,吹響多元治理前哨

“繆法官,你得幫幫我們啊,這姓周的真是不講理!”申請執行人老紀、老鞠向承辦人繆瑋“求助”。

這是一起交通事故引發的兩起糾紛,被執行人周某將兩位老人撞傷后一直未賠償到位。案件進入執行程序,有了網格員的密切配合,承辦人在三次撲空后終于將周某成功“逮住”。

“執行的終極目標是案結事了人和,雙方當事人處在同一個村,心里的疙瘩不解,即便強制執行,也會給他們留下一些后遺癥。網格員具有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天然優勢,能夠協助我們做好勸導工作。”基于上述考慮,承辦人邀請村委會干部、網格員組成聯調小組,共同參與化解。

聯調小組從法律文書確定的賠償義務入手,說明兩位申請人現在的狀況,勸導周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主動履行義務。“誠信是立身之本,雙方都是同一個村的,不要說本起交通事故與你有關,即便是旁觀者,也不能不管不顧呀!”參與調解的村干部對周某說。

執行干警也向周某釋明了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最終,周某在家人的幫助下履行兩案義務,案件執結。

“我們不斷深化法院主導、社區(村委)協助的‘執行+網格’聯動機制,近年來,網格員協助查人找物2000余次,多起涉民生案件成功執結,切實提升了執行效率。”常雪萍局長表示。

懸賞破局,織密查人找物“天網”

傳統執行模式下,查找被執行人下落及其財產線索主要依賴于執行法官有限的精力與“線上+線下”查控手段,社會公眾多為“旁觀者”。

“執行懸賞機制打破了這一局面,它利用人民群眾分布廣、信息靈的優勢,構建了一張覆蓋全社會的信息天網。”提及執行懸賞機制的作用,執行局局長常雪萍這樣說道。

今年以來,如皋法院已發布懸賞公告15期210人,同比上升430%,倒逼19人23案主動履行,執行到位82萬元。

一起涉企買賣合同糾紛的執行過程便是該機制成功運用的縮影。該案執行中發現,被執行公司名下無可供執行財產,法定代表人肖某下落不明。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如皋法院發布懸賞公告,懸賞金為5000元。

半個月后,根據舉報人提供的關鍵線索,法院成功找到長期失聯的肖某,倒逼其主動履行6萬元,剩余款項達成執行和解協議。

多方聚力,剛柔并濟啃下“骨頭案”

隨著黃某夫妻將部分現金交到了法院賬戶,困擾他倆長達15年的9起案件終于塵埃落定,兩鬢角已花白的黃某感激地說道:“謝謝大家,這么多年的心事終于了啦!”參與該系列糾紛化解工作的屬地派出所、村委會人員都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孫海波所長感嘆道:“這難題終于解了!”

雙方多年的積怨,被執行人強烈的抵觸情緒,多名申請執行人渴望拿到真金白銀的訴求,“一人多案”的復雜局面……執行團隊迎難而上,認真研判系列案件執行的“堵點”,邀請多方力量參與化解糾紛,打出一套“多元聯動+精準施策”的組合拳。經過多部門協同,黃某夫妻主動與多名申請執行人協商,9起案件陸續達成解決方案。

“這批系列案件的實質推進,為化解疑難復雜案件、歷史遺留性矛盾糾紛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劉羅成表示。

如皋法院將依托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機制,推動更多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發力,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為中國式現代化如皋新實踐貢獻更強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