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jpg

圖一.jpg

為慶祝“兩山”理論提出20周年,深入踐行“美麗中國我先行”理念,在全國生態日前后,江蘇盱眙法院洪澤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以司法之力護航生態文明,聚焦非法捕撈治理關鍵領域,將庭審現場搬進洪澤湖畔、村居社區,開展“庭審+普法+教育”三位一體巡回審判活動。通過典型案例明晰法律邊界,以沉浸式體驗強化法治意識,凝聚起“共護大湖碧水、嚴守禁漁紅線”的社會合力,讓司法效能真正成為洪澤湖生態保護的“源頭活水”。

專題巡回,織密跨域生態法治防護網。為深化洪澤湖流域非法捕撈違法犯罪打擊工作,法庭以洪澤湖為核心,集中力量對發生在泗陽、金湖、洪澤、盱眙等流域的4起非法捕撈案件進行專題巡回審判,將司法觸角延伸至流域一線,著力形成“審理一案、教育一片、震懾一方”的輻射效應。

這4起案件中的9名被告人,因在禁漁期使用三重刺網、電捕等破壞性方式捕撈,不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更需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費用。法庭在巡回審判過程中結合案情釋法明理,將“非法捕撈必受懲罰”的信號傳遞至湖區每個角落,讓“保護生態就是守護生計”的理念隨巡回腳步深入人心,有力推動普法成效跨區域延伸、全面性覆蓋。

法治育苗,培育未來生態守護力量。青少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未來主力軍。法庭創新開展“沉浸式”生態法治教育,聯合轄區學校精心打造模擬法庭,引導青少年通過角色扮演,親歷非法捕撈案件庭審全過程。嚴格的司法程序體驗,讓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直觀認知,讓“破壞生態必擔責”的意識深植于心。這種“靶向式”培育,不僅播撒下“生態保護始于心、法治踐行見于行”的種子,更培育了一批知法、懂法、護綠的“未來生態守護者”,為流域生態保護筑牢長遠根基。

從巡回審判的警示震懾,到校園普法的潤物無聲,洪澤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以司法擔當踐行“美麗中國我先行”的使命。生態保護非一日之功,唯有以法治為筆、以擔當為墨,持續繪就“懲治犯罪、修復生態、全民守護”的閉環圖景,方能讓洪澤湖碧水長流、生機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