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案件,為何原被告都送來了錦旗?
作者: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法院 張珊 發布時間:2025-07-30 瀏覽次數:718
“暖心司法 排憂解難”“為民排憂 心系百姓”,近日,一起合同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分別為惠山法院民二庭法官送來了錦旗。錦旗上的燙金大字,無聲訴說著原、被告企業對法院審判工作的肯定與感謝。
一起案件,原、被告同時送來錦旗,這是怎么回事兒呢?
2022年起,大發公司(化名)委托天天公司(化名)對其出口海外的設備零部件進行無損檢測。然而,海外客戶收貨后發現部分零部件存在質量問題,并以此為由拒絕向大發公司支付貨款數千萬元。損失慘重的大發公司認為問題出在產品檢測環節,于是決定停止向天天公司支付剩余檢測費。多次溝通無果后,天天公司一紙訴狀將大發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相應檢測費,并申請對大發公司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后法院依法凍結了大發公司銀行賬戶1000余萬元。
“法官,我們公司銀行賬戶被凍結,貸款馬上就要到期,幾百號工人的工資也發不出來了,我們公司真的快撐不住了!”電話里,大發公司的負責人語氣十分激動,很顯然,賬戶凍結對其公司的影響很大。
大發公司負責人告訴承辦法官,銀行貸款即將到期,若無法周轉還款,將觸發銀行抽貸、壓貸,企業信用可能隨之大受影響,后續融資無望。加之,廠里數百名工人因工資被拖欠已出現討薪苗頭,若無法及時支付工人工資,不僅工人生計受困,更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企業也可能徹底停擺。
雪上加霜的是,本案牽涉復雜的涉外因素,海外客戶的檢測報告、海外客戶發來的電子郵件等關鍵證據的搜集、梳理、匯總都耗時耗力,問題零部件的溯源更是如同大海撈針,難度極大。
可以預見,這場官司將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然而,大發公司的資金鏈斷裂危機,卻已迫在眉睫。
“企業現在命懸一線,背后是幾百個家庭的生計和區域金融的穩定。‘竭澤而漁’只會兩敗俱傷,‘放水養魚’才能實現雙贏!”了解到大發公司的生死困境后,惠山法院民二庭第一時間召開法官會議,分析研判對策,認為應優先選擇調解方式化解這起糾紛。
“大發公司目前經營出現了較大的困難,公司要是倒了,貴公司的債權恐怕更難實現。我們能不能想想辦法,先保住企業的正常經營,再解決糾紛?”承辦法官主動與天天公司負責人取得聯系,告知其大發公司面臨的特殊困境及因此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強調“放水養魚”更有利于糾紛的解決及債權的實現。經過承辦法官耐心釋法明理,剖析利害,天天公司負責人的態度有所松動,表示愿意嘗試調解。
另一邊,承辦法官督促大發公司拿出最大的誠意和切實可行的還款方案。
一輪、兩輪、三輪……承辦法官有序引導雙方聚焦核心問題,尋找利益平衡點,調解方案也在反復磋商、修改中逐漸清晰。最終,在貸款到期前一周,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后大發公司向天天公司支付了相應款項,法院根據天天公司的申請解除了對大發公司銀行賬戶的查封。至此,這起糾紛得到了圓滿化解。
“活了!公司有救了!感謝法院!”收到公司銀行賬戶解凍的消息后,大發公司負責人長舒一口氣。與此同時,天天公司負責人也對法院高效化解這起糾紛連連稱贊。
不久后,承辦法官接連收到了兩面鮮紅的錦旗,一面來自重獲生機的大發公司,一面來自債權得以保障的天天公司。這場高效、智慧的調解,成功化解了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等多重危機,最終實現了“多贏”的喜人局面,也生動詮釋了“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彰顯了人民法院服務大局、護航發展的司法智慧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