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攬子化解11名農民工欠薪難題
作者:睢寧縣人民法院 趙倩 發布時間:2025-07-17 瀏覽次數:406
“真沒想到這么快就能拿到血汗錢,法院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近日,睢寧法院魏集法庭調解室里,農民工王某緊攥著剛到手的工資款,聲音里滿是激動。這起牽動11個家庭的欠薪糾紛,在法官與調解員的耐心調解下畫上圓滿句號。
時間回到2021年,張某承包了某建設工程公司的小區安裝房項目,隨后雇傭王某等11名工人進場施工,約定工程結束后結清工資。然而工程完工后,張某僅支付部分工資,剩余款項因建設工程公司未結清工程款而被擱置。2022年11月,該公司向張某出具工程單,明確尚欠工程款6萬余元,但這筆欠款始終未能兌現,直接導致11名工人的工資被拖欠近兩年。2025年3月,無奈的工人們將建設工程公司訴至法院,希望討回辛苦錢。
承辦法官鄭煒審查案卷時發現,涉事工人多為50至60歲的農民工,家庭負擔重,屬于典型的弱勢群體。更關鍵的是,案件癥結牽涉工人、包工頭張某、建設工程公司三方,若簡單裁判不僅難以徹底解決問題,還可能激化矛盾。為此,鄭煒主動釋明法律關系,依職權追加實際承包人張某為被告,讓糾紛涉及的三方主體共同參與訴訟,確保糾紛實質性化解。
調解過程中,鄭煒與調解員緊扣《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中施工總承包單位的先行清償責任,一方面耐心傾聽工人訴求,細致疏導大家的焦慮情緒;另一方面向建設工程公司和張某講法律,明確拖欠工資可能面臨的信用懲戒、強制執行等后果,尤其強調建設工程公司的先行支付義務。通過“背對背”溝通、“面對面”協商尋找利益平衡點,經過多輪拉鋸式調解,三方最終達成一致,由建設工程公司先行向張某支付工程款,再由張某即時向11名工人結清全部工資。
從立案到糾紛化解,短短兩個月時間,11名農民工不僅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資,張某與建設工程公司的工程款糾紛也一并解決。這起案件的高效處理,正是睢寧法院聚焦農民工“急難愁盼”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院針對涉農民工工資案件開通“綠色通道”,聯動政府等部門形成化解合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既讓弱勢群體感受到司法溫度,又以“一攬子解紛”模式節約了司法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