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三部門聯合推進商業秘密保護工作
作者:新華日報 許愿 洪葉 發布時間:2025-03-31 瀏覽次數:66
“行政+司法”,關口前移事半功倍
商業秘密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3月21日,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省高院聯合召開以“加強商業秘密保護 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為主題的江蘇省商業秘密保護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商業秘密行政保護、司法保護工作總體情況,并發布全省商業秘密保護典型案例。
手把手教:如何報案、提供哪些證據
“多年來執法工作實踐證明,事后監管執法難度大、周期長、成本高,因此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持續強化商業秘密保護,推進商業秘密保護關口前移。”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琪宏表示,加強事前指導,提高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意識和能力,提前化解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和侵權糾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一方面,企業遇到商業秘密被侵犯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報案,報案需提供哪些證據;另一方面,基層民警大多未辦理過此類案件,多次出現讓報案人補充材料,卻又不能給出明確的指導意見,引發報案人不滿的情況。”省公安廳環食藥偵總隊總隊長劉慶陽直言。
為提高受案效率,我省公安機關建立健全商業秘密案件預約服務機制:明確派出所不再受理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統一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環食藥偵部門受理偵辦,并明確專職民警在3個工作日內與報案人預約,出具《侵犯商業秘密犯罪案件預約受案須知》,讓報案人有針對性地準備報案材料;對報案內容不明確或者報案材料不全,影響案件性質認定的,出具《商業秘密受案補充材料告知書》,一次性告知報案人。
2020-2024年,江蘇法院共新收商業秘密民事糾紛655件,年均增長18.41%;審結618件,年均增長19.54%。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湯茂仁舉例,在一起涉農藥化工領域侵犯商業秘密罪案件中,法院除對情節嚴重的被告人判處較高實刑外,共判處罰金近百萬元,并追繳違法所得,有效發揮了刑罰的威懾功能。
直擊痛點:制定辦案規范、分配舉證責任
蘇州市吳江區牽頭制定全國首個跨區域商業秘密保護團體標準,省公安廳會同省檢法機關制定出臺全國首個《辦理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的指引》……發布會現場,各部門亮出在商業秘密保護上的“首創”和“率先”。
近年來,南京、無錫、蘇州、南通先后入選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省市場監管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處處長朱益俊說,各地通過立法立標、考核推動等方式,構建起層級分明的商業秘密保護制度體系,形成覆蓋事前預防、事中保護、事后維權的全鏈條服務模式。
相關規范不明確或者缺乏;審理周期較長,容易出現權利人“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情況;權利人舉證難度較大……針對這些痛點,省法院在全國率先制定、發布《侵犯商業秘密民事糾紛案件審理指南》《辦理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的指引》等辦案規范;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和當事人訴請,依法快速作出訴前或訴中行為禁令;在權利人提供初步證據的情況下,合理分配舉證責任,適時將舉證責任轉移給被告承擔。
“蘇州中院在一起涉國際知名企業侵害商業秘密糾紛中,收到當事人申請后48小時內即作出全國首個訴前停止侵害技術秘密的臨時禁令。”湯茂仁舉例。
破局之鑰:行政司法“全鏈條”治理
保護商業秘密不僅是法治命題,更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抓手。現場發布的兩個案例印證了這一說法——侵犯江陰貝卡爾特公司商業秘密案的成功辦理,增強了比利時貝卡爾特集團總部的投資和發展信心,公司總部于2023年追加投資3000萬美元;侵犯昆山馬斯特商業秘密案的成功辦結,讓外資企業對當地營商環境的信心大增,最后追加投資。
據介紹,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打擊商業秘密侵權行為,累計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47億元。
然而,陽光之下仍有陰影。從公安機關偵辦的商業秘密刑事案件中,劉慶陽發現,不少初創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往往把主要精力和資金都投入到產品研發和銷售上,在商業秘密保護上投入較少。還有的企業報案時說不清楚被侵犯商業秘密的秘點。湯茂仁也注意到,部分企業商業秘密管理存在漏洞,企業應訴能力較弱,員工法治意識淡薄。
破局之鑰,在于各部門緊密攜手,建立一套商業秘密保護協同機制。陳琪宏現場描繪“治理圖譜”:省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反不正當競爭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持續加強與公檢法等職能部門的溝通聯系。“我們將會同公安、法院等部門強化商業秘密保護的‘全鏈條’治理,推動部門合作和立法。”
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常涉及行政保護、民事保護和刑事保護三種途徑,三者都是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呂娜介紹,近年來,江蘇法院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公安機關等積極探索和推進三者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
湯茂仁說,省高院將加大與行政機關以及公安、檢察機關的協作力度,錨定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之間的銜接問題,共同提升商業秘密保護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