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的牙!”緊接著就是傳來一陣哭聲,學校當即聯系家長將孩子送到醫院。經診斷,小楊同學兩顆門牙折斷,失去咬合功能,后續需要種植修復,費用粗略一算就得好幾萬。四個“小皮猴”課間追逐嬉鬧的一個意外,讓這幾個家庭間掀起了“責任劃分大戰”。隨著矛盾不斷升級,最后不得不來法院斷個明白。

矛盾升級,法官化身“校園偵探”

一接到案子,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法院城頭法庭法官李勝順立刻變身“校園偵探”,調取監控、走訪同學、找班主任了解情況,忙得團團轉。在一次次交談中,他得知這四個孩子本身就是好朋友,處理不好,友誼的小船不僅要翻,也會給孩子們心理增加負擔,所以他下定決心——這摔的牙要治,未來的笑容也要護!

玩鬧無惡意,監護不能缺席

“我家孩子說就碰了一下!”“我家說不是他推的!”四個家長剛剛坐下來,三言兩句就吵起來了。

“咱們都是為了孩子好,別爭了。”李法官耐心地安撫著家長們,“法律是講證據的,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咱們得依法辦事。”面對家長們對責任劃分的爭執,李法官不急不躁,他先是給家長們上了一堂“法律課”,解釋了侵權責任和賠償標準,然后又對三被告家長進行“法治教育”:“孩子們在學校,咱們都是監護人,都得負起責任來。這次意外,咱們也得相互理解對方的難處。”

看視頻辨責任,法官調解重歸于好

李法官拿來電腦現場播放學校樓道監控拍下的視頻,特意點開慢放倍速。

“咱們大家都當福爾摩斯,看看這個過錯比例。別聽孩子說,也別聽我說,大家一起看看,咱們再討論。”家長們也是不自覺地瞪大了眼睛,往電腦前探了探身子。看完視頻后,家長們不再爭執,開始愿意在賠償金額和責任劃分上做出讓步。李法官趁熱打鐵,趕緊詢問原告家長對未實際產生的費用,是否同意酌情降低?看著孩子們玩鬧的樣子,原告小楊媽媽坦言,受傷的是自己孩子沒錯,之前也是心急所以和大家爭執,自己孩子推搡之間本身也有責任。“既然小楊媽媽都這么說了,我聽法官的意見,這個責任你來劃分。”其中一位家長帶頭表態。

經過多輪耐心細致的溝通協商,李法官提出了一個既符合法律法規又兼顧各方實際情況的調解方案——“金額在總費用平分的基礎上略有浮動,一起玩鬧,都有推搡拉扯的動作,最終小楊同學摔倒是小王同學推出的這一下,所以小王家多分攤300,其他兩家金額一樣,剩余的部分小楊媽媽自己承擔。學校能夠證明自己已經盡到了教育、管理職責,不需要承擔責任。大家覺得如何?況且我剛看孩子們在外面等待又嘻嘻哈哈地玩在一起,可不能因為這個事兒影響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

“那行!小楊媽媽,你打開收款碼,我現在轉給你!”

最終,三被告家長同意一次性支付醫療費用,并當場付清款項,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法治副校長”共筑校園安全網

在這場因課間嬉鬧而引發的責任劃分風波中,李勝順法官不僅展現了其作為“法治副校長”的智慧與耐心,更通過此次事件,強調了法治教育在校園中的重要性。作為學校的“法治副校長”除了給孩子們開展法治宣講、模擬法庭等活動,他還注重引導家長理性對待問題,避免矛盾激化,體現法治副校長在校園治理中的專業性和責任感。

正如他所說:“孩子們的笑容是無價的,摔的牙要治,未來的笑容也要護。”法治副校長的職責,不僅是解決糾紛,更多的是通過法治的力量,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安全、和諧的成長天空。